风将好梦到兰亭,惊觉虚檐九子铃。
老眼醒来地着处,倚楼检校树头青。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清明二绝》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风将好梦到兰亭,
惊觉虚檐九子铃。
老眼醒来地着处,
倚楼检校树头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明时节的早晨为背景,展示了一种静谧、清新的意境。首句“风将好梦到兰亭”,描绘了清晨微风吹拂下好梦带来的美好感觉。兰亭是一个著名的园林,象征着文人雅士的境地,这里暗示了作者的追求和理想。然而,第二句“惊觉虚檐九子铃”,带来了触动人心的转折。九子铃是一种装饰品,悬挂在屋檐之下,受风摆动发出清脆的声音。这里,作者在美好的梦境中被檐铃的声音惊醒,使得心情发生了变化,暗示了人事的无常和现实的干扰。
接下来的两句“老眼醒来地着处,倚楼检校树头青”表达了作者醒来后的心境。老眼醒来地着处,说明作者已经年老,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追求。倚楼检校树头青,倚楼观望,察看树梢碧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整首诗词以对比和转折的手法展示了清晨时光的变幻和人生的起伏。作者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思考。诗词的意境清新自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也透露着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居家到底胜居官,啼鸟声中昼掩关。待得小园花落尽,更须移酒对青山。
万条银烛引天人,十月长安半夜春。步障三千隘将断,几多珠翠落香尘。一人女婿万人怜,一夜调疏抵百年。为报司徒好将息,明珠解转又能圆。人主人臣是亲家,千秋万岁保荣华。几时曾向高天上,得见今宵月里花。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平明却入天泉里,日气曈曨五色光。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月华未上鼓声喧,又向山阴过上元。五岁镜湖才一熟,今年灯市始应烦。留连昼景通三夜,呼吸阳和达九门。游客不知千古意,看人看火漫奔奔。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