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山抱岳疾如风,持杵拈槌解脱空。
世间有相非身大,须弥总纳一尘中。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擎山持杵》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擎起山峰如持杵,抱着岳山速如风。
手握杵槌破解空,世间有相非身大。
须弥之山容一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释印肃擎起山峰、抱着岳山的景象,他的动作迅捷如风。他手握着杵槌,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解脱的境地。诗中表达了一个思想,即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唯有超越个体身份才能领悟到真实的宇宙。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释印肃对于解脱境界的追求和对宇宙真相的领悟。擎起山峰如持杵,抱着岳山速如风,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超越尘世束缚的力量和迅猛的行动。手握杵槌破解空,表明他通过禅定和修行,解脱了对现实世界的执着,超越了世俗的偏见和约束。他认识到世间的一切相对而言都是虚幻的,只有超越个体身份和存在,才能领悟到宇宙的真实本质。须弥之山容一尘中,意味着整个宇宙的存在都能在微尘中找到,借以强调了一种超越个体的宏大观念。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表达,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对解脱和宇宙真相的追求。它不仅描绘了释印肃的超凡力量和他对真实境界的领悟,还通过意象的运用传递了深刻的哲理。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佛教思想中追求智慧和解脱的精神,以及人类对于宇宙奥秘的探索。
雨过风微。温泉浴倦,妃子妆迟。翠袖牵云,朱唇得酒,脸晕胭脂。年年海燕新归。怎奈向、黄昏恁时。倚遍琼干,烧残银烛,花又争知。
海水不可解,连江夜为潮。俄然浦屿阔,岸去酒船遥。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谣。天明尔当去,应便有风飘。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
疏林远野见秋毫,破晓阳乌羽翼高。湖面平於开匣镜,出棱光并发硎刀。闭门听雨宁论日,散策寻冈莫数遭。世上几人能壁俗,簿书堆案想官曹。
危亭秋尚早,野思已无穷。竹叶一尊酒,荷香四座风。晓烟孤屿外,归鸟夕阳中。渐爱湖光冷,移舟月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