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石半寥落,坐来生远愁。
故人应罢钓,寒叶自惊秋。
村隔平沙暝,江和暮霭流。
徘徊不能去,此处有扁舟。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青州。五年,拜参知政事。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爲三司使。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准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爲“澶渊之盟”。三年罢相,爲刑部尚书,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復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八年罢。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爲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干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后十一年,诏復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謚忠愍。有《忠愍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採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爲卷四。《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秋访江上友生所居》是宋代文学家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苔石半寥落,
坐来生远愁。
故人应罢钓,
寒叶自惊秋。
村隔平沙暝,
江和暮霭流。
徘徊不能去,
此处有扁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寇准秋天访问他的友人友生居住的地方时的景象和心情。诗中通过描绘环境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首两句“苔石半寥落,坐来生远愁。”表达了作者坐在寂静萧瑟的石头上,面对着远方而生出的思乡之情。接着,“故人应罢钓,寒叶自惊秋。”描写了作者的故友应该已经停止垂钓,而寒叶也因为秋天的到来而自行飘落,这种变化引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友谊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村隔平沙暝,江和暮霭流。”描绘了村庄隔着平坦的沙地在黄昏时分,江水与暮霭一起流淌的景象。这种景色的变幻和流动暗示了生活的无常和时光的逝去。
最后两句“徘徊不能去,此处有扁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留恋之情,他徘徊在此地,无法离去,因为这里有一只扁舟,或许可以带他与友人重聚。这种情感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重逢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离别、思乡和友谊的主题,展现了寇准细腻的情感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城楼倒影落湖波,湖上风帆镜里过。归客自炊菰米饭,小娃争唱《竹枝》歌。梭头艇子轻于叶,雪色沙鸥白似鹅。此地将军战时血,春来丹渍藓痕多。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小阁凭栏望远空,天河横贯斗牛中。他年鼓角榆关路,马上遥看与此同。
世变日以薄,无从见雍熙。闭门读古书,聊以道自怡。桃李春盎盎,风雨秋凄凄。于春何足喜,于秋何用悲。人生一世间,所忌立志卑。终身有不遇,千载皆明时。我生无所解,肥遁沧海沂。一朝遇名胜,朽腐生光辉。敛衽赞明德,非公谁与归。
遝遝走闾巷,都人起中宵。相拥候府门,惟恐失此朝。尽言来送公,车马城北桥。桥边脂辖亭,大尹此相邀。歌管盛宴集,簪裾合群僚。四座酒既行,相顾魂已销。亭前有杨柳,秋风减长条。折以持赠公,莫厌霜叶凋。节物虽谓晚,比春情更饶。递起劝公饮,双呼金翠翘。岂徒要公醉,恐公
丹楼碧阁南徐馆,疊嶂排峰北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