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穷诗债应难欠,纵懒书淫亦自添。
水外修眉横翠巘,试凭张敞画浓纤。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天的野步与王觉民十六首
更加贫穷的诗债可能难以偿还,
即使再懒散也会自动增加。
离开水面修整眉毛,横跨青翠的山崖,
试着凭借张敞的画作,勾勒出浓密而细腻的意境。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秋日野外步行的景象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诗词创作的责任感和对书写的懒散态度的反思。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积累了许多未完成的诗歌创作,但却感到难以偿还这种所谓的"诗债"。他认识到即使自己懒散不作为,这种"诗债"也会自动增加。在诗人的行走中,他离开水面,来到山崖之上,修整自己的眉毛,享受自然风光的美好。他试图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期望能够勾勒出一幅浓密而细腻的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思考。诗人用"诗债"来形容未完成的诗歌创作,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质疑。诗人将自己的懒散归结为"诗债"的增加,意味着即使他不付出努力,这种债务也会自动累积。在野外的行走中,诗人离开水面,登上山崖,修整眉毛,这种细微的行为显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追求。通过提到张敞的画作,诗人试图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能够描绘出一幅精美细腻的意境。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诗歌创作与生活的思考和反思,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自我表达与审美追求的特点。
诸公学道,略听予言。如同干句家缘。试看登杆踏索,走马行船。何曾说辛道苦,遇艰难、转转心坚。忘危险,更忘身忘命,忘后忘前。不管傍人冷笑,殷勤地,常常谨谨专专。假是苏秦陆贾,说不回肩。人能如斯向道,可搜真、搜妙搜玄。无不悟,又何愁不做神仙。
弓刀陌上,净蛮烟瘴雨,朔云边雪。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方丈三韩,西山八诏,慕义羞椎结。梯航入贡,路经头痛身热。今代文武通人,青霄不上,却把南州节。虏马秋肥雕力健,应看名王宵猎。壮士长歌,故人一笑,趁得梅花月。王春奏计,便须平步清切。
山瘦溪如练,丹青见亦稀。乱鸦将景过,孤鹜带霞飞。秋色此时老,故园何日归。西风吹独立,搔首怯征衣。
萧条良夜永,秋草对衰颜。露下鸟初定,月明人自闲。独悲无旧业,共喜出时艰。为问功成后,同游何处山。
遍室清凉,满堂功德。四方八表无遮塞。灵光万道出昆仑,人前岂敢夸仙格。缄口无言,灰心有则。姓名已录华胥国。逍遥自在看长安,金花
按图得此已欣然,胜趣何尝有变迁。一把香茅千个玉,不妨邂逅揖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