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时风渐识情,一悲前计远愁生。
深秋寒气侵灯影,半夜疏林起雨声。
县印终年拘吏役,烟蓑何日避浮名。
穷通休问巢莲骨,大抵无徒是至清。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青州。五年,拜参知政事。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爲三司使。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准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爲“澶渊之盟”。三年罢相,爲刑部尚书,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復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八年罢。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爲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干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后十一年,诏復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謚忠愍。有《忠愍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採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爲卷四。《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秋夕书怀》是宋代文学家寇准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夜晚怀念过去的经历和对官场生涯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官路时风渐识情,
一悲前计远愁生。
深秋寒气侵灯影,
半夜疏林起雨声。
县印终年拘吏役,
烟蓑何日避浮名。
穷通休问巢莲骨,
大抵无徒是至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感慨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首先,作者通过“官路时风渐识情”这句,表达了在官场中历经风雨,逐渐认识到人情冷暖的心境。他深深地悲叹前期的计划与如今所面临的忧虑相距甚远,这种愁苦由此而生。
接下来的两句“深秋寒气侵灯影,半夜疏林起雨声”,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迷茫。深秋的寒气侵入室内,灯光昏暗,雨声从稀疏的林木中传来,这种景象与作者的心境相呼应,增加了诗词的凄凉感。
接下来的两句“县印终年拘吏役,烟蓑何日避浮名”,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官场生涯的痛苦。县印代表着官员的身份和责任,作者表示自己多年来一直被官场的束缚所拘禁,而烟蓑则象征着隐逸和远离尘嚣的愿望。作者思考何时才能摆脱名利的纷扰,过上宁静的生活。
最后两句“穷通休问巢莲骨,大抵无徒是至清”,表达了作者对自身价值和追求的思考。穷通指的是贫富,作者暗示人们不必过分追求物质的富有,而应该更加关注内心的纯粹和高尚。巢莲骨是指鸟巢中的莲藕骨,它们纯洁无瑕,作者以此比喻自己追求的至高境界。通过这两句,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独特见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官场生涯的思考和对内心境遇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名利和现实困境的痛苦感受,同时反映了他对纯洁高尚价值的追求。它既展示了个体在社会现实中的无奈和困惑,又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初悬碧崖口,渐注青溪腹。味既敌中山,饮宁拘一斛。春疑浸花骨,暮若酣云族。此地得封侯,终身持美禄。
南豳日日接英标,公外追随岂待招。恶劝酒时图共醉,痛赢棋处肯相饶。一抛言笑如何遣,频得音书似不遥。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
万里萧条酒一杯,梦魂犹自度邛郲。可怜龙鹤山中菜,不伴峨眉栮脯来。
采藤持织履,剥楮治为冠。看剑心空壮,骑驴骨本寒。病多辞酒伴,老甚解祠官。赖有扁舟在,秋涛万里宽。
山自西来玉作层,千峰住处一溪萦。宜晴宜雨乍明灭,不是老天无十成。
射虎将军搴绣帽,西园公子南山豹。共跨龙媒衔凤沼。风色好。宫花御柳迎人笑。剑履醒醒天日表。集英殿下春来早。双鹗盘空擎百鸟。归来了。蓝袍锦水光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