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日荒园独荷锄,草根藤蔓喜无余。
谁怜仲举平生志,却学齐民种树书。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去草》是宋代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永日荒园独荷锄,
草根藤蔓喜无余。
谁怜仲举平生志,
却学齐民种树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一片荒凉的花园里独自用锄头除草的情景。作者通过描写草根和藤蔓的繁茂,表达出自己除草的辛劳和无穷的喜悦。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仲举(指孔子的弟子仲尼)平生志向缺乏关注和体谅的遗憾,同时以种树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齐民(指普通百姓)的学习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具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价值观。诗中的"永日荒园独荷锄"一句,通过形容词"永日"和"荒园",表达出作者孤独辛劳地进行除草工作的情景。"草根藤蔓喜无余"一句则体现了作者对于清除草根的喜悦之情,把除草比喻为清除心灵中杂念的行为,传达出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
诗的后两句"谁怜仲举平生志,却学齐民种树书"则暗示了作者对于仲举志向的关注和缺失。作者认为仲举的志向和成就未得到足够的赏识和理解。而自己则选择了学习齐民种树的行为,意味着作者认同齐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以及对平凡而有意义的劳动的尊重。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的自立精神和对劳动的肯定。通过与仲举的对比,诗人以平凡的劳作来表达自己的追求和态度,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实践和劳动的重视。这首诗词在简洁明了的表达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是一首具有深意的宋代诗作。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