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出家,当被坏色衣。
蜀僧袈裟,多似苾(上艹下刍)
尼。
轻罗绉縠,染成春柳丝。
撩蜂引蝶,唯欠远山眉。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劝石洞道真师染袈裟颂》是宋代黄庭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丈夫出家,当被恶衣。
蜀僧袈裟,多似比丘尼。
轻薄的罗绢,染成了春天柳树的丝线。
撩拨蜜蜂,引诱蝴蝶,只差远山的眉毛。
诗意:
这首诗以劝告石洞道士染色袈裟为题材,表达了对出家人的道德要求的思考。诗人黄庭坚认为,一个男子出家修道时应该穿上简朴的衣物,而不应该像尼姑一样穿着华丽的袈裟。他将蜀地僧人所穿的袈裟与尼姑的衣服进行对比,指出了袈裟应该是朴素的象征。黄庭坚还用春天柳树的丝线来形容袈裟的材质,强调了轻薄和细腻之感。最后,他以远山的眉毛作为比喻,暗示道士在修行中还有远大的目标需要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出家人的袈裟进行比较,旨在表达对道士修行的道德要求。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男子出家当被恶衣与尼姑的华丽袈裟进行对比,强调了出家人应该追求朴素和纯粹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袈裟材质轻薄、染色如春柳丝,诗人展示了对修行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以远山的眉毛作为比喻,表达了道士修行的目标应该更加远大。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精妙的意象,传达了对道士修行精神追求的思考和劝诫。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大多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这首诗词展示了他对道德和修行的关注,同时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不似尧夫快活身。罪已纶言遍九州,桑榆虽晚尚堪收。下山东诏争扶听,读奉天书有泪流。加霍嫖姚冠军号,拜车丞相当民侯。崆峒麦熟无人刈,何日王师且少休。
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少年当此,风光真是殊绝。遥想二十年前,此时此夜,共绾同心结。窗外冰轮依旧在,玉貌已成长别。旧著罗衣,不堪触目,洒泪都成血。细思往事,只添镜里华发。
遇酒逢春触处春,白头相视若天伦。须知丞相官仪重,不及琳宫自在人。
佛说空虚也可量,虚空比恨恨还长;银花宝钿金星尺,认得纤纤十指香。
超然堂上闲宾主。不受人间暑。冰盘围坐此州无。却有一瓶和露、玉芙蕖。亭亭风骨凉生牖。消尽尊中酒。酒阑明月转城西。照见纱巾藜杖、带香归。
浪匝湓城岳壁青,白头僧去扫禅扃。龛灯度雪补残衲,山日上轩看旧经。泉水带冰寒溜涩,薜萝新雨曙烟腥。已知身事非吾道,甘卧荒斋竹满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