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出幽谷,原流本自清。
萦回遍中国,浩荡入东瀛。
峡口春雷怒,潭心晓鉴平。
悠悠随所值,行止两无情。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泉水诗送吴都官分司归知州》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泉水的壮丽景色,并以此表达了作者对吴都官分司归知州的送别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泉水从幽谷中涌出,原本的流水清澈明亮。
它曲折流淌遍布中国,最终汇入东瀛的大海。
峡口传来春雷的轰鸣,潭心的水面清澈如镜。
泉水悠悠地随着它所经过的地方流淌,无论行走还是停留都没有情感的波动。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泉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官员离别的感慨。泉水从幽谷中涌出,清澈明亮,象征着纯洁和清新。它曲折流淌遍布中国,展示了泉水的广阔和壮丽。最终,泉水汇入东瀛的大海,显示了它的浩荡和无穷的力量。
诗中提到的峡口春雷和潭心晓鉴平,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气势和意境。春雷的轰鸣声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激情,而潭心的水面清澈如镜,则展示了它的平静和清明。
整首诗词以悠悠随所值、行止两无情作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官员离别的感慨。无论泉水流淌到哪里,它都没有情感的波动,这与官员的行止无情形成了对比。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官员的无奈和对人事变迁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泉水的景色和对官员离别的感慨,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事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员的祝福和送别之情。
撰日瞻景,诚陈乐张。礼容秩秩,羽舞煌煌。肃将涤濯,祗荐芬芳。永锡繁祉,思深飨尝。
绿云浮面味回长,每饮疑兼盛德香。不独蠲烦优下吏,更容归遗细君尝。
相思何日重相见,山远水偏长。凤弦虽断,鸾胶难接,愁满离肠。最伤情处,鲛绡遗恨,翠靥留香。故人何在,浓阴深院,斜月幽窗。
虚心劲节争萧散。无冬夏、钩阑侧畔。霜风雪色沈沈晚。残不了、细枝纤干。情中意里尘沙恨。试与聆、弦歌急慢。无嫌青翠开青眼。相看似、太原家惯。
千崖盘屈曲,一塔矗空蒙。它处只山好,此中兼水洪。纵观疑犯斗,飞上觉凌风。常恨天难近,今朝路已通。
东皋纵遐目,生意良自多。鱼跃喜冰释,鸟语乘春和。芳兰馥余荄,名花眩乔柯。倦客独无依,奈此庶物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