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全真教随喜》

全真遗教契清宁,萧散无为养性灵。
百岁萍蓬无定迹,一身土木已忘形。
陈言不用参同契,祠法何须急律令。
中有异人殊未测,倏然轻举上青冥。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全真教随喜》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全真教的修行境界,表达了宁静、无为、超脱尘世的境界和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全真教的遗教契合清宁,
修行者摒弃世俗之事,专注养性灵。
百岁之身如漂浮的萍蓬,没有固定的踪迹,
一个人已经忘却了尘世的形态,变得如土木般无欲无求。
言辞陈述不需要与他人达成共识,
神明的崇拜也不需要遵循严格的法令。
其中有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神秘莫测,
突然间轻轻举步来到了青天之上。

这首诗词展示了全真教的修行理念和境界。全真教是中国道教的一支,追求宁静、无为的境界,强调个体修身养性,超越尘世的束缚。诗中通过萍蓬和土木的形象,表达了修行者超脱世俗,不受困扰的状态,忘却尘世的形态和欲望。诗中提到陈言不用参同契,祠法何须急律令,强调修行者不需要追求外在的认同和宗教仪式的约束,重在自我体悟。而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修行者突破尘世的界限,超越凡人的境界,进入了神秘的青天之上。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具象的意象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全真教修行者的境界和追求。它表达了超脱尘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念,同时也传递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神秘世界的向往。

  • 《用韵和仲兄》

    鼯鼠相将五技穷,东来岁月太匆匆。冷官敢恨知音少,直道难教与俗同。翻忆对床听夜雨,不堪举扇障西风。诗来唤起还家梦,目断成行天际鸿。

  • 《瓢饮陈子在病后见寄次韵奉答》

    闻君卧病长於悒,文会过从迹顿疎。空对秋风惊节物,无因杯酒具围蔬。柴刑昼揜听残雨,灯火凉生理故书。一启来缄拜佳什,清冷如奉笑谈余。

  • 《自江华之衡阳途中作》

    孤棹迟迟怅有违,沿湘数日逗晴晖。人生随分为忧喜,回雁峰南是北归。

  • 《宴西楼》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烛光低映珠螮廲,酒晕徐添玉颊红。归路迎凉更堪爱,廲诃池上月方中。

  • 《和程泰之阁学泛舟南溪遇雪韵三首》

    孤雁声悲南浦,渔人冷彻归蓑。独有耐寒琼玉,一枝先夺阳和。

  • 《潇湘八景图·渔村夕照》

    家家傍水开柴扉,绿扬影裹沈斜晖。妻炊黄梁子挂网,独枕莓苔眠钓矶。得鱼博钱平生志,世间宠辰不能累。路近桃源多裔孙,定知秦晋兴亡事。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