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风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羡。
叹折腰、五斗赋归来,问走了、羊肠几遍。
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传语渠侬稳便。
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健。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是辛弃疾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少年时光及其随之而来的年华老去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羡慕和感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鹊桥仙的宴席上与赵晋臣敷文共和时光
少年风华,少年歌舞,
直到老去才知道可珍惜。
叹息曾经的低头问候,
五斗赋归来,又询问过去
高车驷马,金章紫绶,
传达渠侬的消息安稳。
问东湖,带来了多少春天,
且看凌云笔的灵动。
诗意:
《鹊桥仙》通过描绘少年时光和随之而来的年华老去,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向往和悲叹。诗人在年少轻狂时,似乎没有意识到年华的流逝和青春的宝贵。直到年老之时,才领悟到少年时代的美好,对逝去的时光感到羡慕和惋惜。诗中也表达了对曾经的友人的思念和问候,以及对过去的回忆和探询。同时,诗中还描绘了华贵的场景和权势的象征,以及对东湖春天的期待。整首诗透露出对青春流逝和岁月更迭的思考和感慨。
赏析:
《鹊桥仙》展示了辛弃疾独特而深沉的情感表达能力,将个人的感慨与时代的变迁相结合。诗中以对逝去青春的回忆和羡慕为主线,通过对过去的追问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年华流逝的无奈与珍惜。辛弃疾巧妙地运用了富有意象和感情的语言,描绘了华贵场景和权势象征,以及对春天的渴望,使诗词更加丰富和生动。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引发读者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珍惜当下的思索。
五更展转待晨光,到晓瞢腾入睡乡。却是金门早朝客,千金不博枕中方。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入门认溪碧,循流识深源。念我昔此来,及今七寒暄。人事几更变,寒花故犹存。堂堂武夷翁,道义世所尊。永袖霖雨手,琴书贲丘园。当时经行地,尚想语笑温。爱此亭下水,固若玻璃盆。晴看浪花涌,静见潜鳞翻。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因之发深感,倚槛更忘言。
伏波七十老鍪弧,薏苡何曾适病躯。高卧输公无一事,评诗校画是功夫。
梦褥光宗,河东右族。向来到耳声华熟。游从两世记金兰,风流二阮居南北。今夕何辰,相亲灯烛。一廛我愿依韦曲。长君未可赋骊驹,山人莫为蒲轮促。
河冰一夜合,虏骑入灵州。岁岁征兵去,难防塞草秋。见说灵州战,沙中血未干。将军日告急,走马向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