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胚胎斡化钧,胡然积雪拥柴门。
花梢冻压春无力,山骨晴销晓有痕。
阳壮谁令阴作梗,寒骄犹勒暖归根。
昌黎浪说丰年瑞,为瑞为灾未易言。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壬辰春雪》是宋代诗人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和气胚胎斡化钧,
胡然积雪拥柴门。
花梢冻压春无力,
山骨晴销晓有痕。
阳壮谁令阴作梗,
寒骄犹勒暖归根。
昌黎浪说丰年瑞,
为瑞为灾未易言。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下雪的景象。诗人以巧妙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和谐的氛围、冬雪的凝重感和春天的无力感。诗中还涉及到阳气和阴气的对比,以及丰年的喜悦和灾害的隐忧。
赏析:
《壬辰春雪》以雪景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传达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首句"和气胚胎斡化钧"以雪化钧的形象,形容了春天雪的和煦气息,展现了大地回春的喜悦。接着,诗人以"胡然积雪拥柴门"来描绘雪厚堆积,柴门被雪封闭的景象,揭示了冬寒对春天的压迫。
接下来的两句"花梢冻压春无力,山骨晴销晓有痕"表现了春天被冰雪所压抑的无力和山峦在晴朗天空下融雪的痕迹,增添了诗词的层次感和韵味。
诗的后半部分"阳壮谁令阴作梗,寒骄犹勒暖归根"通过对阴阳的对比,表达了春寒对万物生长的阻碍和寒冷对温暖的追求。最后两句"昌黎浪说丰年瑞,为瑞为灾未易言"则表现了对丰年的祝福和灾祸的提醒,暗示了人事无常、世事难测的哲理。
整首诗以雪景为线索,通过寥寥数语展示了季节之间的转折和生命的脆弱,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期许和对未知的畏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传递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以及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闲居虽懒放,未得便无营。伐木添山色,穿渠擘水声。经霜收芋美,带雨接花成。前日邻翁至,柴门扫叶迎。
七岁投閒日,浑如未第初。牛衣困褴缕,鹤饭愧粗疏。圣有杯中露,朝无别后书。温寻皆旧学,风雨岁时余。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官曹无人吏休沐,杜门谢病车脱轴。门前经旬客不至,苔色侵阶春更绿。书堂萧然白日静,黄蜂收声蜜房足。杨花浩荡天无风,檐端三丈朝阳红。晴薰病眼暖欲醉,卧搔短发如飞蓬。枕书睡熟呼不醒,黄粱正饭邯郸翁。不知纷纭梦几许,觉来烟际闻昏钟。
圣主崇文化,锵锵得盛才。相因归梦立,殿以集贤开。象系微言阐,诗书至道该。尧尊承帝泽,禹膳自天来。礼洽欢逾长,风恬暑更回。国朝将舜颂,同是一康哉。
二月清江外,遥遥饯故人。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知君梁苑去,日见白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