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依古木,鸡犬乱山深。
积雪暗犹壮,寒云晚易阴。
断荷欹冻水,孤月战风林。
稍稍栖乌定,饥啼何处禽。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人家》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家依古木,
鸡犬乱山深。
积雪暗犹壮,
寒云晚易阴。
断荷欹冻水,
孤月战风林。
稍稍栖乌定,
饥啼何处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间的人家景象。古木倚靠着人家,周围鸡犬的叫声在深山中回荡。积雪覆盖下的景色仍然威严壮观,寒云晚霞让天空变得更加阴沉。断裂的荷叶倾斜在冻结的水面上,孤月在风吹林间战斗。稍稍有些栖息的乌鸦已经安定下来,但仍有饥饿的鸟儿在哪里啼鸣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寒冷、孤寂的冬夜山居景象。通过写自然景物和动物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世间冷酷环境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古木的存在给人以稳定和依靠的感觉,与周围动物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喧嚣和纷争。
其次,积雪和寒云给整个景象带来了一种冷冽的氛围,暗示了冬季的严寒。作者将积雪形容为"暗犹壮",强调了寒冷的气息。
然后,诗中出现的断裂的荷叶和孤月,表达了一种破碎和孤独的意象。荷叶倾斜在冻结的水面上,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不稳定。孤月在风吹林间战斗,寓意着一个人在逆境中坚持抗争的形象。
最后,稍稍有些栖息的乌鸦和饥饿啼鸣的鸟儿,展示了生活中的不安定和艰难。乌鸦找到了一点安宁,但仍然有饥饿的鸟儿在寻找食物,这暗示了生活的困境和挣扎。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动物的状态,抒发了作者对于人世间冷酷环境的感慨和思考,以及对于生活的不安和困境的体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中流露出的孤寂和苦闷情绪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黄牛背上乌槛角,声声吹作村田乐。低入重渊高入云,拟别宫商都是错。断烟明灭枯岗西,这呜咿唤那呜咿。天地豁空群动息,野花惊秀不萌枝。古今酬知何有限,记得完全忘一半。木人巧弄没弦琴,石女细呈毡伯板。年来节奏总输君,听彻无声自返闻。一曲还乡人错听,聚头唤作梅花引。
错落双刀合,晶荧百练光。剪裁皆在手,终不露锋芒。
玉杵声中舞素娥,西风叶叶自婆娑。一天清气无人管,惟有山楼树影多。
筇杖陪随去,漂然不系舟。云低山影暝,风定竹林幽。病减柳臂感,老无蒿目忧。吟诗如蚀月,玉斧傥能修。
嫁与商人头欲白,未曾一日得双行。任君逐利轻江海,莫把风涛似妾轻。
卜筑远朝市,著书成岁功。长云覆孤木,古道满清风。地胜花房异,山灵雨气通。纶巾不可恋,鹤版下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