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它日玉堂挥翰手,芳时同此赋林垧。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缲成白雪桑重绿,
割尽黄云稻正青。
它日玉堂挥翰手,
芳时同此赋林垧。
中文译文:
用白雪缝制成的桑树显得更加绿意盎然,
收割掉了金黄云彩般的稻谷,正是青翠欲滴的时节。
在那个日子里,玉堂上挥舞着笔墨的手,
芬芳的时光中,与你一同赋写林垧之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他的友人和叔的,描述了两人五月一同游览齐安的景色和心情。诗中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首两句“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白雪缝制的绿色桑树和金黄的稻谷,强调了五月时节大自然的生机和丰收的景象。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描绘,传递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悦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它日玉堂挥翰手,芳时同此赋林垧”则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共同创作的渴望。玉堂指的是文人士大夫的书房,挥翰手表示挥毫泼墨,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和叔共同创作诗文的美好愿景。芳时指的是美好的时光,赋林垧则是指共同创作诗文的场所。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共同创作的情愿,通过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追求艺术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以及对共同创作和美好时光的向往。同时,通过细腻的笔墨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收拾乾坤付一壶,世间无物直锱铢。醉乡旧业抛来久,更欲因君稍问涂。
相国人夸佐沛公,收图运饷守关中。不知用蜀为根本,此是兴王第一功。
子猷雅爱此君深,清白传家直至今。有似致身怜劲节,更应待物并虚心。闲来点笔书新粉,醉后移床傍细阴。分到渭川青玉种,严公宅里许同吟。
晓镜初开淑景明,使君风味一般清。舟从菡萏林中过,人在鲸鲵背上行。妙舞屡翻红药燕,清词时啭紫薇莺。赓歌久矣虚前席,肯向樽前恋麴生。
子盖怀英断,南荒久驻留。清通承眷奖,恭须望巡游。异宠荣乡党,丹诚破寇仇。边民思旧爱,刻石在西州。
边城射猎取麑麛,夭麌仁心所不为。鸣角秋山少閒日,标名邮馆客慵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