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仁于庵》

{禾罢}稏围僧屋,檀栾隔槿篱。
月池聊濯足,雪壁剩留诗。
里社皆囷廪,钟鱼亦岁时。
平生松隐赋,回首十年迟。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仁于庵》是陈造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该诗描绘了仁于庵僧屋周围的景色和寺庙内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感悟与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禾稼收割完毕,僧屋围绕着稻田,檀栾隔开了紫藤篱笆。月亮的倒影在池塘中,可以洗涤我的脚,雪壁上还留有前人的诗作。寺庙中的社稷都有丰富的粮食储备,钟声鱼儿也遵循着季节的规律。我一生都在隐居山林写赋诗,回首望去,十年过得太快。

诗意和赏析:
《仁于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安静而宁谧的田园景象。禾稼收割后的僧屋、紫藤篱笆和月亮的倒影在池塘中,都呈现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意境。诗人通过描写僧屋围绕在稻田周围,表现出农耕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融合。寺庙中的社稷丰收,钟声和鱼儿的季节规律,都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诗人在离开尘世的僧屋中,以隐居山林的方式写赋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倾慕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回首望去,发现时光过得很快,暗示了人生短暂而宝贵,呼唤人们珍惜当下,顺应自然的律动。

《仁于庵》通过清新的描写和深邃的感悟,将自然景物与人文之美相融合,展现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宁静、向往自然的情感态度。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宁静与和谐的美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时光的关系,以及在繁忙的生活中如何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次韵傅丈见寄》

    到处能行到处藏,饭余挂钵解茶囊。不缘头上五分白,始与人间万事忘。一介远劳询近日,十年如此住南荒。只今已是交游绝,不问比邻不择乡。

  • 《悼亡九首》

    遥夜新霜凋碧槐,三更寒月满堂阶。美人化作秋风去,只有清魂梦里来。

  • 《次韵能之贺除》

    初无家学赡三余,滥被君恩有此除。非取金华能占对,但令东观与观书。汗颜莫称英髦选,冷眼终输山泽居。自昔与君忧世切,只今何策塞侵渔。

  • 《南柯子》

    秋晚霜初肃,江寒雾未收。西风吹老白苹洲。长笛一声、谁在水边楼。带绿枨新破,真醇酒旋_。簪花莫怪老人羞。直是黄花、羞上老人头。

  • 《母子吟》

    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君不见汉蔡邕,晋王祥。

  •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一作高適诗)》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