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承三后绩,盛烈古难陪。
纳谏书囊集,谈经殿阁开。
御弧圆月满,宸翰舞鸾回。
冠剑虽归葬,英风万祀恢。
余靖(一○○○~一○六四),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爲赣县尉,累擢集贤校理。景祐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贬监筠州酒税。迁知英州。庆历间爲右正言。三使契丹,以作蕃语诗出知吉州。皇祐四年(一○五二),知潭州,改桂州。后加集贤院学士。嘉祐六年(一○六一),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謚襄。有《武溪集》二十卷。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余襄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余靖诗二卷,以明成化九年苏韡等刻《武溪集》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四十五年刘稳刻本(简称刘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仁宗皇帝挽诗二首》是宋代余靖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丕承三后绩,
盛烈古难陪。
纳谏书囊集,
谈经殿阁开。
御弧圆月满,
宸翰舞鸾回。
冠剑虽归葬,
英风万祀恢。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仁宗皇帝而挽诗,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赞颂和缅怀之情。诗中描绘了仁宗皇帝的辉煌事业和卓越才能,以及他的治国之道和文化贡献。通过对仁宗的称颂,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豪迈的笔调赞美了仁宗皇帝的统治成就和仁德风范。首句“丕承三后绩,盛烈古难陪”,赞扬了仁宗皇帝继承了前任皇帝的伟大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得古代的英雄们也难以与之相比。接下来的两句“纳谏书囊集,谈经殿阁开”描绘了仁宗皇帝善于接纳谏言和治国之道,他广纳贤才,开放殿阁,倾听各方智慧,以求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下半首诗词则以华丽的意象来描绘仁宗皇帝的治国风范。诗中提到“御弧圆月满,宸翰舞鸾回”,形容仁宗皇帝如月亮般圆满,如鸾舞般高雅,展现了他的统治力和文化修养。最后一句“冠剑虽归葬,英风万祀恢”表达了即使仁宗皇帝已经过世,他的英勇风范和崇高精神将永远被后人所祭奠和传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通过对他的治国才能和仁德风范的赞美,展现了宋代皇帝的崇高形象,并寄托了对他永恒的追思和颂扬之情。
初政寰区望太平,黎民乐业喜更生。裴公用舍无轻重,天下从兹有重轻。
轻风拂拂撼孤柽,庭户萧然一室清。隔叶蝉鸣微欲断,又闻余韵续残声。
丈人论行辈,高出五岳列。
叠叠石石石赘赘,立竿作表齐竿旄。阿谁造得云梯子,戋刂地过城百尺高
青娥呈瑞。正惨惨暮寒,同云千里。剪水飞花,渐渐瑶英,密洒翠筠声细。邃馆静深,金铺半掩,重帘垂地。明窗外。伴疏梅潇洒,玉肌香腻。幽人当此际。醒魂照影,永漏愁无寐。强拊清尊,慵添宝鸭,谁会黯然情味。幸有赏心人,奈咫尺、重门深闭。今夜里。算忍教孤负,浓香鸳被。
十世为儒少子孙,一生长负信陵恩。今朝埋骨寒山下,为报慈亲休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