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南隅,照见城西途。
出门履冰去,荆棘残人裾。
洛阳繁华陌,车马寻芳客。
欲往从之游,青松淡无色。
安得邻松心,投君午岁阴。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日出东南隅》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以日出为背景,描绘了作者早晨出门的情景和对洛阳繁华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译文:
太阳从东南角升起,
照亮了城西的道路。
我踏着冰雪出门去,
衣袖上仍残留着荆棘的痕迹。
洛阳的街巷繁华热闹,
车马穿梭追逐芬芳的游客。
我想要去那里漫游,
但青松却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我希望能够找到那颗相邻的松树,
投身在它午后的阴凉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晨日出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明亮而寒冷的世界。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刻画了冬日早晨的景色和自己的情感。"日出东南隅"一句揭示了太阳初升的方位,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出门履冰去,荆棘残人裾"表达了作者在严寒中外出的艰辛,同时也隐喻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险和挫折。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洛阳,描绘了这座城市繁华的景象。"洛阳繁华陌,车马寻芳客"这两句勾勒出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诗人却对这种繁华感到疏离和冷漠,以"青松淡无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渴望和对真实、纯净之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安得邻松心,投君午岁阴"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内心平和的向往。他希望能够依靠邻近的松树,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这种对自然的依恋与追求,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回应。整首诗以简洁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深层思考。
居家到底胜居官,啼鸟声中昼掩关。待得小园花落尽,更须移酒对青山。
万条银烛引天人,十月长安半夜春。步障三千隘将断,几多珠翠落香尘。一人女婿万人怜,一夜调疏抵百年。为报司徒好将息,明珠解转又能圆。人主人臣是亲家,千秋万岁保荣华。几时曾向高天上,得见今宵月里花。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平明却入天泉里,日气曈曨五色光。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月华未上鼓声喧,又向山阴过上元。五岁镜湖才一熟,今年灯市始应烦。留连昼景通三夜,呼吸阳和达九门。游客不知千古意,看人看火漫奔奔。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