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柳浓花围旧圃,朱甍碧瓦照春池。
黄金腰下还乡印,翠琰胸中报国诗。
乘驷长卿羞志浅,怀章公子恨名迟。
知公触事须尊主,揭榜新堂是训辞。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荣归堂二首》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归乡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情感和报国之志。
诗中描述了一个春天的景象,嫩绿的柳树和盛开的花朵环绕着古老的园圃,红色的屋檐和碧绿的瓦片倒映在春天的池塘中。诗人提到了黄金腰间佩戴的还乡印章,表示他要回到家乡,为国家作出贡献。而翠绿的琰璧则象征着诗人胸中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乘坐驷马的长卿和怀有抱负的章公子。长卿因为志向不大而感到羞愧,而章公子则因为名声迟到而感到懊悔。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有志报国的人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有见识之士应该尊重君主的触动,他们应该遵从君主的命令,参加科举考试,以求进取。"揭榜新堂是训辞"表示诗人认为参加科举考试是一种学习和进取的方式。
整首诗以家乡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国家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有志报国者的敬仰和对进取精神的思考。
风舟挽晴江,载客日夜行。身远心在家,腹肠何由平。未知所到期,先计还归程。时寻别时语,涕泪下纵横。仰观风中云,下视水上萍。共在天地间,可无同飘零。泻此樽中酒,美鱼其饮羹。虽饱不厌饥,强醉终自醒。笑言虽在远,音问犹有形。愿因东南风,时寄西北声。
桃李无言一径深。客愁春恨莫相寻。看花酌酒且开襟。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绝有知音。月明千里故人心。
雄屏口分寄,珍祠倏再临。翚飞丛宇峻,龙濩伏渊深。蘋藻罗清荐,金匏合雅音。风旌翻凤蜺,晨炷燎榆沉。麝墨披新刻,尘签认旧吟。乐游情未足,残照下西岑。
田水颇胜师,寺梅若可妻。新月似小女,一弯向人低。平生寡师法,开径自出蹊。擘我妻女去,酷哉此别离。老饥方驱后,津梁忽已疲。行迈殊未歇,且拚骨与皮。下山如相送,青青势向西。
西庵松竹深,薄暮更微雨。山禽不畏人,嘲哳方对语。而余倦宦者,罢日今可数。京邑夙所怀,其如恶尘土。行复念斯游,回头怅何许。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