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居此岩,诵经岁云久。
鬼神夜护持,空岩击刁斗。
吁嗟已成尘,藤萝穿石牖。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汝华岩》
朝代:宋代
作者:李廌
【中文译文】
道人居于此岩,
诵经岁月久。
鬼神夜间保护着,
空岩击退邪恶。
叹息已成尘埃,
藤萝穿透石窗。
【诗意与赏析】
《汝华岩》是宋代诗人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道士居住在汝华岩的景象。道士在这座岩石上度过了许多年,不断诵经修行。夜晚,鬼神们来守护这个道士,保护他免受邪恶的侵扰。这座孤立的岩石成为了道士修行的场所,它的力量击退了一切邪恶。
诗词以“吁嗟已成尘”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感叹,时间的推移使得一切都变得虚无飘渺。然而,藤萝却顽强地穿透了石窗,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奇的景象,道出了修行者在孤独和艰辛中坚守信仰的精神。通过岩石、鬼神和藤萝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在逆境中坚持和生命的力量。
这首诗词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远的哲理,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界与人心的共鸣,同时也表达了对信仰和坚持追求的崇敬之情。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栏杆欲暮时。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久将醉眼视群儿,只与旁观作笑嘻。赋芋狙公曾未悟,牵丝木偶几多时。云间炎景人方畏,地下微阴谁得知。荣谢古今同此理,老翁端坐但忘机。
又从邻舍家,来折主人花。游处当年似,悲伤老去加。兴长歌易放,情密语无哗。归路生残月,春风醉袂斜。
夜饮空斋冷,移归近竹炉。酒新今晚醡,烛短昨霄余。紫蔗棣来大,黄柑蜜不如。醉中得五字,索笔不能书。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玲珑云髻生菜样,飘摇风袖蔷薇香。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半世辛勤守黄卷,白头容易过青春。枕前亦觉春晴否,试问东邻晚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