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光延夕暝,山色接天青。
独立待霜月,山童已触屏。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入暮》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陈宓创作。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溪光延夕暝,
山色接天青。
独立待霜月,
山童已触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夕阳西下的景象。诗人观赏着溪水的闪烁光芒,山峦的蜿蜒起伏,天空的深蓝色。他独自一人独立在那里,等待着夜晚的到来。与此同时,山中的童子已经触摸到天边的云霞。
赏析:
《入暮》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诗人的自然情感,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宏大的氛围。溪光延续到夜晚,山色与天空相接,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诗人独自一人立于此地,等待夜晚的到来,表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沉醉和静思。山中的童子已经能够触摸到天边的云霞,这一描写则象征了童真和纯洁的灵性与大自然的融合。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给人以静谧、悠然的感受。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宁静、寂静的追求。它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独立思考,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的内心的契合和共鸣。同时,也引导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静,与大自然相互交融,感受生命的美好与意义。
山县为官不见山,一朝列嶂忽当关。抽身牒拆时舒眼,领客杖藜聊解颜。常乐本来由我静,倦飞每尔愧知还。莫嫌邑小仍兼陋,曾有涪翁赏中间。
娇黄无力趁芳菲,待得秋风落叶飞。空有丹心能就日,年年憔悴对斜晖。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长飚卷炎埃,澄空出秋素。迢迢铁瓮城,回首隔苍雾。酒帘颺荒市,笳鼓发深戍。倚逢问舟人,云是新丰路。篱路鸡欲栖,野水牛半流。不见抱琴人,斜阳在高树。
穷人不谋欢,元夜如常时。晴雨均寂寞,蚤与一睡期。朱门粲灯火,歌舞临酒池。酒阑欢不足,九街恣游嬉。前呵惊市人,箫鼓逐后随。片云头上黑,翻得失意归。
大庾岭头春似海,不是寻常白玉堂。昨夜护龙河上看,一天明月四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