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龄一丘垅,谁复记主名。
苾芬百世祠,贤哉阮步兵。
庙旁故墟里,竹林蔽郊垧。
裔孙仍南北,胡能师九原。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阮步兵庙》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这首诗以庙宇为背景,描绘了阮步兵的事迹和他所代表的英勇精神。以下是《阮步兵庙》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阮步兵庙》中文译文:
千龄一丘垅,谁复记主名。
苾芬百世祠,贤哉阮步兵。
庙旁故墟里,竹林蔽郊垧。
裔孙仍南北,胡能师九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庙宇为背景,展现了阮步兵的崇高形象和英勇事迹。诗的开篇表明了时光的流逝,千年过去,人们已经不再记得这位英雄的名字。然而,他的精神和功绩仍然被传承并崇拜。
诗中提到的庙宇是阮步兵的祠堂,表示他的名声长存百世。"苾芬"是对阮步兵的赞美之词,表达了他的高尚品德和英雄气概。作者称赞阮步兵为"贤哉",强调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崇高地位。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庙宇所在的环境。庙旁是一片古老的废墟,繁茂的竹林将其掩映,郊垧之上。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幽静而庄严的感觉,与阮步兵的英雄事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表达了阮步兵的后人仍然遍布南北大地,意味着他的影响力和荣耀传承至今。"胡能师九原"暗示了阮步兵的后人即使面对外族侵略,仍然能够像他一样勇敢并且有能力保卫祖国。
综合来看,《阮步兵庙》通过描绘庙宇背景,讴歌了阮步兵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以及他的后人对这位英雄的传承。这首诗通过庄重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向读者展现了阮步兵的伟大和他对后世的影响。
住,随风好去落谁家。”作忆柳曲修眉刷翠春痕聚。难翦愁来处。断丝无力绾韶华。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那回错认章台下。却是阳关也。待将新恨趁杨花。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白马走迎诗客去,红筵铺待舞人来。歌声怨处微微落,酒气熏时旋旋开。若到岁寒无雨雪,犹应醉得两三回。
关西又落木,心事复如何。岁月辞山久,秋霖入夜多。鸟从井口出,人自洛阳过。倚仗聊闲望,田家未剪禾。
撒手到家人不识,明朝更不分南北。逢场作戏弄孔魂,反指牛儿是弥勒。
袁弟豁达人,陈兄胸默士。平生少附丽,颇与同忧喜。迩来怪事发,谈笑不可拟。一为脱渊鱼,一为坠柯蚁。吁嗟其奈何。天运固如此。
倒尊掷帽愧新诗,后日欢游亦可追。自是东风多逸兴,不关南郡出游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