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七十已看看,喜抱孙来傍晬盘。
敢望吾家有英物,箕裘且欲恋儒冠。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瑞孙周岁》是宋代袁说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十年过,我欣喜地抱着孙子坐在晚盘之时。我敢期望我的家庭能有出类拔萃的后代,我甚至渴望能永远穿着箕裘和儒冠。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袁说友年迈的喜悦和对后代的期望。他领悟到岁月已经过去七十个年头,然而在晚年他获得了孙子的陪伴,这给他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满足。袁说友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出现杰出的人才,有人能够继承他的智慧和品质。他对传统儒家文化的赞美也可以从他对箕裘和儒冠的向往中窥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袁说友晚年的心情和期望。通过描述自己抱孙的场景和感受,他传达了老年人对家庭和后代的关怀与渴望。诗中的"瑞孙"象征着幸福和吉祥,显示了作者对孙子的深深喜爱。"晬盘"则是指傍晚时分,这个时刻使人联想到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终结,但作者却在此刻感受到了新生命的希望。
在诗意方面,袁说友表达了对后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承继家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他向往着穿着箕裘和儒冠的形象,这是儒家士人的传统服饰,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学问修养。通过这种向往,袁说友表达了他对儒家文化的崇敬,并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延续这种精神传统。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晚年人对家庭和后代的深情厚意。同时,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儒家价值观的坚守和传承。这首诗词表达了袁说友晚年的心境和对家族命运的期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
知有岩前万树桃,未逢摇落思空劳。年年盛发无人见,三十六溪春水高。
付与东风不复言,个中端有玉妃魂。凭君细说枭卢事,暂借生香到酒盆。
染柳烟消,敲菰雨断,历历犹寄斜阳。掩冉玉妃芳袂,拥出灵场。倩他鸳鸯来寄语,驻君舴艋亦何妨。渔榔静,独奏棹歌,邀妃试酌清觞。湖上云渐暝,秋浩荡,鲜风支尽蝉粮。赠我非环非佩,万斛生香。半蜗茅屋归吹影,数螺苔石压波光。鸳鸯笑,何似且留双楫,翠隐红藏。
演经捣药已无踪,古观丹崖翠壁重。要识庐山先辈面,含情一抚六朝松。
天与云鹤情,人间恣诗酒。龙宫奉采觅,澒洞一千首。清如南薰丝,韵若黄钟吼。喜于风骚地,忽见陶谢手。籍籍九江西,篇篇在人口。芙蓉为芳菲,未落诸花后。所知心眼大,别自开户牖。才力似风鹏,谁能算升斗。无营傲云竹,琴帙静为友。鸾凤戢羽仪,骐骥在郊薮。镜湖春水绿,越客
香草参差种,幽花逐旋移。既添醒酒石,须着放生池。春在年年好,山来处处奇。吹箫吾不解,长啸却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