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精舍果何如,名字流传动八区。
大隐山前溪五曲,一间茅屋与谁居。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闰月五日题武夷》(宋·陈宓)
译文:
武夷精舍果何如,
名字流传动八区。
大隐山前溪五曲,
一间茅屋与谁居。
诗意:
这首诗是陈宓在宋代写的,描绘了武夷山上一处精致的庵堂景色。诗人称赞了这座名字传遍八方的精舍,将其与大隐山前曲折流动的溪水相对照,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中还提到了一间茅屋,诗人抒发了对茅屋主人的好奇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文字,刻画了武夷山上的景色和一间茅屋的寂静。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上的精舍,将其与大自然的美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在最后一句提到了一间茅屋,这间茅屋以其孤独的存在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遐想,使整首诗更具意境和深度。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示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和谐融合,以及对宁静、孤独生活的向往。读者在品味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山水的宁静和气息,同时也可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能□得从军,清嬴□□□。绮罗徒满目,山水不离心。暂别愁花老,相思倚竹阴。家贫无以养,未可话抽簪。
雄心中夜岂难平,一队旌旗万里行。为国许身增慷慨,逢人说剑转平明。尊前白发怀南浦,马上青山过楚城。从此海邦多治略,好听歌诵快舆情。
响深涧,思啼猿。暗入蘋洲暖,轻随柳陌暄。澹荡乍飘云影,芳菲遍满花源。寂寞春江别君处,和烟带雨送征轩。
悔别故山远,愁行归路迟。云峯杂满眼,不当隐沦时。
練江诗酒社,聚散十年春。君作并州客,身为绛县人。一牛甘送老,五马未全贫。出处嗟殊异,相思意谷真。
才生申十日,便小春时候。硕果已含生,一缕微阳透。贞固见天机,寿脉滋培厚。菊後早梅前,不尽长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