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歇是一惑,安而不乐是二惑。
闲而不清是三惑,三者之惑自戕贼。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三惑》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老而不歇是一惑,
安而不乐是二惑。
闲而不清是三惑,
三者之惑自戕贼。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三种常见的心理困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作者认为,老了却没有安度晚年的乐趣是一种困扰,安定而没有快乐的体验是第二种困扰,闲散而没有内心的宁静是第三种困扰。这三种困扰相互交织,会自行破坏和摧毁一个人。
赏析:
1. 诗词以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邵雍对人生的洞察和思考,凸显了他对人性的深刻认知。
2. 邵雍将老而不歇、安而不乐、闲而不清三种状态视为人生中的困扰,这种困扰源于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和内心的不满足。
3. 诗词以“三者之惑自戕贼”作为结尾,表明这三种困扰会自行破坏和伤害一个人,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这种困境的警示和忧虑。
4. 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邵雍呈现了一种富有哲理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内心追求的思考。
这首《三惑》诗词以简练的文字,道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困扰。作者通过对这三种困扰的描述,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快乐和内心宁静的思考。这首诗词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启发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并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未成萍叶,水面绿纹肥。沙暖溪禽行哺,忘机处、雏母相随。重帘静,铜壶昼歇,声度竹间棋。人生如意少,乐随春减,恨为情离。怕牵愁勾怨,渐近金徽。浮世更相代谢,江头明月,渡口斜晖。关情处,摩挲钓石,莫遣上苔衣。
夜渡惊滩有底忙,晓攀绝磴更禁当。周遭碧嶂无人迹,围入青天小册方。半世功名一鸡肋,平生道路九羊肠。何时上到梅花岭,北望螺峰半点苍。
七月七日风雨多,御桥南望水增波。鸳鸯自向沙头宿,不管牛郎信若何。
无马可租冲晓去,有筇堪策趁晴行。初程便是萧山县,喷火榴花两岸明。
荻箔争收茧,瓢轮斗卷丝。未充身上着,先卖给朝饥。
跨溪临岸各清真,上客来临景更新。幽树好花修竹色,相鲜浮动镜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