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功名国子师,青春入觐道方夷。
荣华素定终须有,事业难期便勇为。
此日清尊同一笑,明朝丹陛听危词。
东风总送仙舟去,杨柳江头谩似丝。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三山送真景元》是宋代陈宓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景元离开家乡,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盖世功名国子师,
青春入觐道方夷。
荣华素定终须有,
事业难期便勇为。
此日清尊同一笑,
明朝丹陛听危词。
东风总送仙舟去,
杨柳江头谩似丝。
诗词传达了许多诗意和情感。首先,诗中提到了景元的追求:他渴望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成为国子监的教师,为他的事业奋斗。这表明他对功名和地位的追求,同时也展现出了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次,诗中反映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作者提到事业难期,但鼓励景元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难险阻。这种坚持和勇气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是必不可少的。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景元离开家乡的情景。作者表达了对景元的祝福和期望。东风吹送着他的仙舟,而杨柳在江边轻拂,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这一描写给人一种温馨而凄美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离别和未知的未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景元的故事,表达了对年轻人追求梦想和面对挑战的鼓励。它揭示了人生的曲折和不确定性,同时也赋予了离别的情感。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楼北楼南烟岫遮,水光秋色澹无涯。风惊枯苇连汀雨,霜著寒枫满树花。故人悠悠绝双鲤,别恨耿耿闻悲笳。索居怀抱向谁写,古调一吟青鬓华。
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有时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谁能知。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山人无事秋日长,白昼懵懵眠匡床。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沉西墙。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前身后身付馀习,百变千化无穷已。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
君不见秦皇爱阿房,死葬骊山侧。炀帝爱迷楼,死葬迷楼北。乃知生者魂,即是死者魄。生死在迷楼,一死良自得。右应来梦儿,夜夜犹相忆。
未仕思从仕,言归盍赋归。世方疎直道,身亦堕危机。旧宅存松桂,春山富蕨薇。渊明觉今是,伯玉悟前非。
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葎老更安。厌世乘云人不见,空坟聊复葬衣冠。
晓来庭竹碎秋声,冷我思君重怆情。三画当年曾擅价,五言今去合知名。赋归已荷因风寄,酾藇终期对月倾。但愿官军破骄敌,不妨淮海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