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之世正如秋,权重权轻事有由。
深谷为陵岸为谷,陵迁谷变不知休。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三王》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王之世正如秋,
权重权轻事有由。
深谷为陵岸为谷,
陵迁谷变不知休。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三位王朝的时代比喻秋天,表达了权力的相对轻重和事物的演变。诗中通过描绘深谷变成陵墓,陵墓变成谷地的现象,暗示了权力的转移和事物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变迁无穷止境的思考。
赏析:
1. 诗歌意象:诗中以秋天的景象来隐喻三王时代,将权力的相对重要性和事物的变迁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寓意深长的意象。通过深谷变成陵墓,陵墓又变成谷地的描写,表达了权力的转移和事物的无常性。
2. 权力与事物的变迁:诗中提到权重和权轻,暗示了权力的相对重要性。作者认为权力的变迁是有原因和规律可循的,事情的发展也有其内在的因果关系。通过深谷变成陵墓,陵墓变成谷地的描写,诗人暗示了权力的转移和事物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3. 人事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深谷变成陵墓,陵墓变成谷地的景象,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思考。在这种无常的变迁中,人们往往无法预测未来,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无常的变迁给人带来了一种无奈和迷茫感。
总体而言,《三王》这首诗词运用了寓意深远的意象,通过权力和事物的变迁来表达对人事无常的思考。诗中的景象描写生动,给人一种深沉和思索的感觉。这首诗词展示了邵雍作为一位哲学家和文人的思想境界。
户牖见通,墙壁生碍。簸箕有唇,洞庭无盖。
云奔浪卷入帘钩,说著坡仙万户侯。剩觉足山看不足,几番烟雨上楼头。
春宴瑶池日景高,乌纱巾上插仙桃。长桑树烂金鸡死,一笑黄尘变海涛。
乌鬼淋漓受指呼,江鱼终日为人敺。扼吭不及能言鸭,哇肉几同反哺乌。暂满空喉如瘿大,竟无半尾塞肠枯。少宽颈组方谋饱,水冷冰寒日已晡。
真武藏机,真君弃假。荣华富贵须当舍。手持慧剑样三尸,龟蛇一气相迎迓。录应通明,神清幽雅。知白守黑些儿话。愿人省悟踏云行,好来
力平水土势回天,功业三千五百年。四海九州皆禹足,独留陵寐越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