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山庵秋夕》

山晚下樵牧,秋声生夜长。
精庐脱尘想。
倦枕惬新凉。
万里一筇在,百年双鬓苍。
定知间有味,不必醉为乡。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山庵秋夕》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以山庵秋夜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山晚下樵牧,
秋声生夜长。
精庐脱尘想,
倦枕惬新凉。
万里一筇在,
百年双鬓苍。
定知间有味,
不必醉为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山庵秋夜的思绪和感受。首句“山晚下樵牧”,描绘了山间的晚霞和归来的樵牧,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接着,诗人写道“秋声生夜长”,以秋天的声音和夜晚的漫长来烘托出孤寂与静谧的氛围。

第三句“精庐脱尘想”,表达了诗人清心寡欲、追求精神净化的心态。他离开尘世的纷扰,对于物质的追求已不再重要,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接下来的一句“倦枕惬新凉”,描绘了诗人在凉爽的夜晚入眠,感受到宜人的清凉。这里的“倦枕”折射出诗人一天的疲惫,而“惬新凉”则体现了他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找到的舒适和愉悦。

接下来的两句“万里一筇在,百年双鬓苍”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慨。诗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只是漫长岁月中的一瞬间,而自然的生命却延续了万里。他的双鬓上已经出现苍白的岁月痕迹,暗示了时光无情的流逝。

最后两句“定知间有味,不必醉为乡”,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领悟。诗人认识到生活的真谛在于体验其中的滋味和乐趣,而不必沉溺于痴迷和追求。他希望通过这种领悟,能够找到内心的归属和宁静,不再需要外在的醉乡和迷失。

整首诗通过对山庵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净化和安宁的追求。诗人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寄托了对宁静和内心归属的期望。

  • 《夜坐柬钱员外士弘》

    中夜不成寐,屋梁落月空。揽衣惊鼠散,看剑炙灯红。吾道空山里,年华细雨中。故人有傲吏,相忆兴还同。

  • 《与虞沔州谒藏真上人》

    故侯将我到山中,更上西峰见远公。共问置心何处好,主人挥手指虚空。

  • 《野居偶作》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 《朱陵洞水帘》

    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今古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鉤。

  • 《古人名诗》

    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官尊,每陈丰亩利。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智。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谖,山梁冀无累。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

  • 《鹿门夏日》

    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z5.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