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屋万山顶,柴扉昼懒开。
捣茶惊鹤醒,抛果引猿来。
笋短和泥掘,松高倚石栽。
有时寻胜去,多趁暮钟回。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山居二首》是宋代诗人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结屋万山顶,柴扉昼懒开。
捣茶惊鹤醒,抛果引猿来。
笋短和泥掘,松高倚石栽。
有时寻胜去,多趁暮钟回。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山居的景致和生活情趣。诗人结屋于万山之巅,白天柴门懒散地开着。他捣茶的动作惊醒了飞翔的鹤,抛出一些水果引来了猿猴。诗人短笋用泥土挖掘,高大的松树依靠在石头上。有时候,他追寻胜地的美景,但大多数时候他会在黄昏的钟声回到这个山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山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人选择结屋于山顶,与万山相伴,表达了他对山的敬重和追求高远的心境。柴门昼开,展示了他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捣茶惊鹤醒,抛果引猿来,揭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互动。诗人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动物们的反应,展示了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诗中笋短和泥掘,松高倚石栽,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的联系和亲近感。他用泥土挖掘短笋,倚靠在石头上的高大松树,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和谐共处的向往。
有时候,诗人会离开山居,寻找其他美景,但大多数时候他会在暮色降临时回到山居。这种归隐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由和内心净化的追求。
总体上,《山居二首》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心境。诗词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和对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
玉莲翠叶粲成川,十里湖光碧浸天。桂楫压波横断浦,钩帘丝管接薰弦。
晴向小园窥,今朝忽有诗。乳鹅肴菜叶,跃鹊颤花枝。春气寒终暖,愁人老更衰。醉僧约同饮,徇俗未容辞。
开炉开炉,柴炭全无。星儿火种,照彻十虚。
短日行梅岭,天门郁嵯峨。江西万里船,归期无柰何。
夷望山前几钓篷,不惟能雨又能风。吾身故作愧王瓠,爱此沿洄敏似鸿。
眄柯陶令喜归园,莹玉灵均恨变丹。朝饮夕餐和露摘,东篱南岫带云看。仙方上说南阳寿,异色新添霅水寒。谁道王郎偏爱竹,也来同枕效今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