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杖乘闲兴,山深人迹稀。
断桥摧宿雨,高树挂残晖。
岩静云孤起,潭空鸟独飞。
前峰有兰若,吟赏自忘归。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山行》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策杖乘闲兴,山深人迹稀。
我手执拐杖,随意漫步,山中深处很少有人的痕迹。
断桥摧宿雨,高树挂残晖。
断裂的桥上积着宿雨,高大的树上挂着残余的晚霞。
岩静云孤起,潭空鸟独飞。
峭壁静谧,云孤单地升起,水潭空寂,只有孤独的鸟在飞翔。
前峰有兰若,吟赏自忘归。
前方的山峰上有一片像兰若一样的地方,我吟咏赏景,忘却了归途。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山中行走的景象,表达了他舒适自在的心境。山中人迹稀少,表现出清幽和宁静的氛围。断裂的桥和挂满残晖的高树,展现出岁月变迁中的凋落与寂寞。岩石静默,云孤独地升腾,水潭空寂,这些景象都映照出作者在山中独自徜徉的情景。前方有一处兰若般的美景,使他陶醉其中,忘记了返回的路途。
赏析:
《山行》以简练的语言和精练的笔墨,描绘了山中的景致和作者的心境,展示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通过表达山中的宁静和寂寞,诗人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诗中的断桥、高树、岩石和水潭等景物形象鲜明,给人以深深的印象。最后一句描绘了作者在山中遇到的美景,以及他沉浸其中的心境,表达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诗意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舒适自在的心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山中的宁静与寂静,领略到作者的清新和超然。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富有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于山中,与作者共同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诗人抛开尘世的琐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使这首诗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关系。
是心如维斗,万物所取正。蒙之以微云,孤光更渊靓。
岭宿寒云薄,楼迎晓日斜。危檐排语雀,落木点啼鸦。佛鼓依山寺,炊烟隔岸家。移时收足坐,清兴会烟霞。
西谷有一士,荡然无所求。问君何为者,神闲道自休。上无求于帝,寿夭等浮沤。中无求于世,人呼任马牛。下无求于子,苟以嗣春秋。三者既无求,长歌何所忧。
陕府铁牛却知有,春秋几几成过咎。一身还作二如来,黑白不分辨香臭。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已无功业上凌烟,且泛扁舟逐计然。自喜兹游胜平日,不知今夕是何年。横空蝃蝀聊欹枕,满袖婵娟永共船。同社贤豪多载酒,坐添清兴浩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