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两日厌荒凉,田少山多多更长。
一望不曾亏碧草,半分何似借青秧?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山行》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的景象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山行两日厌荒凉,
田少山多多更长。
一望不曾亏碧草,
半分何似借青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景色的喜爱和对于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山行两日厌荒凉”,表达了作者在山中行走了两天后对于荒凉景色的厌倦之情。这里的“荒凉”可以理解为山中的荒芜和寂静,可能也暗示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厌倦。
接下来的两句“田少山多多更长,一望不曾亏碧草”,描绘了山中的景色,表达了山多田少的特点。这里的“山多”和“田少”可以理解为山地多而农田少的地貌特点。而“一望不曾亏碧草”则表达了山中的青翠景色,暗示了山中的美丽和丰饶。
最后一句“半分何似借青秧”,通过对比山中的景色和农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景色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借青秧”可以理解为山中的景色美丽如同借来的青秧一样,暗示了山中景色的珍贵和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喜爱和对于现实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山中景色的美丽和丰饶。
溪头石佛泗洲身,半染鑪烟半路尘。儿女一盘清净供,苏溪茶点建溪春。
隔日春先立,崇朝岁始除。去来身不定,好恶梦皆□。□□千山外,舟车一月余。岂真休客担,犹□□家书。
潮来沙碛平,月落海门曙。汀蒲转风叶,堤柳摇烟絮。江头春可怜,天涯人独去。有歌送君行,无酒留君住。雪浪没沙鸥,云帆出江树。回首读书堆,青山不知处。
长干白下相逢少。
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
年半为郎妇,郎去戍采石。又云戍濠梁,不得真消息。半年无信归,独自宋罗帏。西风吹妾寒,倩谁寄郎衣。姑老子在腹,忆郎损心目。愿郎征战早有功,生子有荫姑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