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马幽寻惯,重阳未及家。
清游贪翠巘,素约负黄花。
纵目心先折,经秋鬓欲华。
因循时节过,底处觅流霞。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山中九日》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表达,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漫步的情景,同时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信马幽寻惯,
重阳未及家。
清游贪翠巘,
素约负黄花。
纵目心先折,
经秋鬓欲华。
因循时节过,
底处觅流霞。
这首诗的诗意流露出一种寂静幽远的山中意境。诗人信马徜徉在幽深的山谷中,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寻觅之旅。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他仍未归家,而是选择在山中徜徉。他欣赏着清澈的溪水和峭壁上茂密的青翠植被,沉迷于山水之间。他素心约定了黄花,可能指的是某种山间的花卉,象征着他对山野自然的喜爱。
诗中的"纵目心先折,经秋鬓欲华"表达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目光所及之处,心已经随之折断,年龄渐渐增长,白发已经开始显露。这种对光阴流逝和衰老的感慨在诗中体现得深刻而真实。
最后两句"因循时节过,底处觅流霞"表达了诗人随着季节的更迭,不断地在山中寻找美好的景色。他在山的深处寻觅着流霞的美景,这里的"流霞"可能是指晚霞或夕阳的美景。诗人以自然景色的变化来反映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表达了对山水之美和生命之短暂的深切思考。
《山中九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美的追求。这首诗在写景的同时,透露出深刻而内敛的情感,给人以静谧、思索的美感。
倾国倾城,非花非雾,春风十里独步。胜如西子妖绕,更比太真澹泞。铅华不御。漫道有、巫山洛浦。似恁地、标格无双,镇锁画楼深处。曾被风、容易送去。曾被月、等闲留住。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从柳妒。不教歌舞。恐化作、彩云轻举。信下蔡、阳城俱迷,看取宋玉词赋。
曲坡行尽处,鸡犬两三家。十里长亭路,青山道正赊。
远使随双节,新官属外台。戎装非好武,书记本多才。移帐依泉宿,迎人带雪来。心知玉关道,稀见一花开。
论交乡里各儿童,三纪相看两鬓蓬。孤宦无资元附骥,故人得意近乘骢。秦仪面激殊今日,管鲍心知有古风。归兴严程何太急,片时车马复西东。
杏花过雨,渐残红零落,胭脂颜色。流水飘香人渐远,难托春心脉脉。恨别王孙,墙阴目断,手把青梅摘。金鞍何处,绿杨依旧南陌。消散云雨须臾,多情因甚,有轻离轻拆。燕语千般,争解说、些子伊家消息。厚约深盟,除非重见,见了方端的。而今无奈,寸肠千恨堆积。
拶到悬崖撒手时,七斤衫重有谁知。寒来暑往浑无用,挂在赵州东院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