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山中秋意》

拟握陂龙陟凤台,厌闻远雁一声哀。
霜乾殷叶背林去,雨足黄云归谷来。
蕙幛可能留鹤宿,草堂终待觅桤栽。
有心培养山中桂,不束轮囷作散材。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山中秋意》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新。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中秋天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拟握陂龙陟凤台,
厌闻远雁一声哀。
霜乾殷叶背林去,
雨足黄云归谷来。
蕙幛可能留鹤宿,
草堂终待觅桤栽。
有心培养山中桂,
不束轮囷作散材。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诗意。诗人创造了一个意境,把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

在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自己仿佛要抓住天上的龙和凤凰,展示了对高远的渴望和追求。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远处雁鸣的厌倦和惋惜,这里传递出一种对离别和孤独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色。枯黄的叶子在霜后变得干燥,被风吹落进了林中。雨水充足,黄色的云归于山谷,形成了寂静和宁静的氛围。这里描绘了秋天的凄凉和静谧,与前文的离别情绪相呼应。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诗人的住处。诗人希望鹤能在这里驻足,蔓延的山蕙可能会吸引它们。诗人的草堂等待着种植桤木,这里透露出对安宁和稳定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桂树的培养和呵护。桂树象征着高洁和正直,诗人希望能在山中培养出这样的品质。诗人坚持不以束缚和限制的方式对待桂树,而是让其自由生长。这里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精神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高远理想和人生追求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融入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主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敏感。这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恭州报恩长老宣公以四偈见别用韵为谢》

    再到丛林得我惊,斩新花果自然成。种田更有僧只户,乞食何如舍卫城。

  • 《长安清明》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 《市》

    闤闠开三市,旗亭起百寻。渐离初击筑,司马正弹琴。细柳龙鳞映,长槐兔月阴。徒知观卫玉,讵肯挂秦金。

  • 《寄陈用晦四首》

    我初识苏仙,谈诗达旦夕。君今与提衡,当复诧此客。一代紫微公,文采耀楚泽。归来要同登,斲句慰英魄。

  • 《文峰夜饮三首》

    可怜绳墨窘韩非,说看神仙到紫微。办得一双无事眼,玉梅枝上看春归。

  • 《太湖诗·崦里(傍龟山下有良田二十顷)》

    崦里何幽奇,膏腴二十顷。风吹稻花香,直过龟山顶。青苗细腻卧,白羽悠溶静。塍畔起鸊鹈,田中通舴艋。几家傍潭洞,孤戍当林岭。罢钓时煮菱,停缲或焙茗。峭然八十翁,生计于此永。苦力供征赋,怡颜过朝暝。洞庭取异事,包山极幽景。念尔饱得知,亦是遗民幸。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