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作恶春事老,乍晴可人山路长。
紫冰摇摇菌耳湿,黄雪糁糁松花香。
深山无人风自语,古涧触石泉争鸣。
残花时堕一两片,好鸟忽啼三五声。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山中曲》是宋代艾性夫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山中的春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以下是《山中曲》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中曲
久雨作恶春事老,
乍晴可人山路长。
紫冰摇摇菌耳湿,
黄雪糁糁松花香。
深山无人风自语,
古涧触石泉争鸣。
残花时堕一两片,
好鸟忽啼三五声。
译文:
长时间的雨水带来了春天的老态,
突然的晴天使山路显得更加美丽。
紫色的冰晶摇曳,菌类耳朵湿润,
黄色的雪花糅杂着松树的芬芳。
深山里没有人,风自言自语,
古老的涧水触碰着石头,泉水争相鸣响。
残落的花瓣偶尔飘落一两片,
美好的鸟儿突然发出三五声啼鸣。
诗意和赏析:
《山中曲》通过对山中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先,诗中提到了长时间的雨水使得春天显得疲惫,但随后晴天的到来却让山路变得更加美丽。这种对自然界的变迁和转换的表现,表达了时光的流转与新生的希望。
接着,艾性夫以鲜明的形象描写了山中的奇妙景色。紫色的冰晶摇曳、菌类湿润的耳朵、黄色的雪花与松树的芬芳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山中独特的景观。这些形象的描绘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深山中的宁静与寂寥。在无人的深山中,风自言自语,古老的涧水触碰着石头,泉水争相鸣响。这些景象传达出深山中的宁静与自然的交流,以及大自然中生命力的韵律。
最后,诗中提到了残落的花瓣和美好的鸟儿的突然出现。花瓣偶尔飘落一两片,好鸟忽然发出三五声啼鸣。这种突兀的景象给人以惊喜和愉悦的感觉,也反映了山中生命的活跃与变化。
总体而言,《山中曲》通过对山中春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景物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给人以想象和共鸣的空间,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风舟挽晴江,载客日夜行。身远心在家,腹肠何由平。未知所到期,先计还归程。时寻别时语,涕泪下纵横。仰观风中云,下视水上萍。共在天地间,可无同飘零。泻此樽中酒,美鱼其饮羹。虽饱不厌饥,强醉终自醒。笑言虽在远,音问犹有形。愿因东南风,时寄西北声。
桃李无言一径深。客愁春恨莫相寻。看花酌酒且开襟。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绝有知音。月明千里故人心。
雄屏口分寄,珍祠倏再临。翚飞丛宇峻,龙濩伏渊深。蘋藻罗清荐,金匏合雅音。风旌翻凤蜺,晨炷燎榆沉。麝墨披新刻,尘签认旧吟。乐游情未足,残照下西岑。
田水颇胜师,寺梅若可妻。新月似小女,一弯向人低。平生寡师法,开径自出蹊。擘我妻女去,酷哉此别离。老饥方驱后,津梁忽已疲。行迈殊未歇,且拚骨与皮。下山如相送,青青势向西。
西庵松竹深,薄暮更微雨。山禽不畏人,嘲哳方对语。而余倦宦者,罢日今可数。京邑夙所怀,其如恶尘土。行复念斯游,回头怅何许。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