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老不知秋,萤飞风露下。
和月立梧桐,幽人宜独夜。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扇子诗》是宋代诗人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火老不知秋,
萤飞风露下。
和月立梧桐,
幽人宜独夜。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描绘火焰、萤火虫和月亮等元素,表达了幽静、宁静的意境以及适合独自度过的夜晚。
赏析:
《扇子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一幅秋夜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首句“火老不知秋”,用“火”来指代夜晚的灯火,表达了人们对秋天的不敏感或不在意,也暗示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忽视。接着,“萤飞风露下”,描绘了飞舞的萤火虫,它们在微风和露水的映衬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犹如点点明灭的星光,为诗中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第三句“和月立梧桐”,以月亮和梧桐树为意象,表达了月亮挂在梧桐树上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最后一句“幽人宜独夜”,强调了这样的夜晚适合独自品味和体验,也可理解为诗人倾向于独处,享受寂静的时刻。
整首诗以简练的表达和清雅的意境,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通过对火、萤火虫和月亮等元素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静谧、宁静的氛围,以及对宁静夜晚的向往和推崇。这首诗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李石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给读者带来一种意境上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今朝鹊喜报远饷,未坼赤泥先动色。鱼长三尺催脍玉,巨蟹两螫仍斫雪。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陶然酣卧听松声,媿尔公卿足忧责。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玉辇南巡去不还,翠娥望断楚云间。波寒剩寫哀弦怨,露冷偏滋泪篠斑。一水盈盈伤远目,九峰(左山右双)(左山右双)惨愁颜。荒洲千古凄凉地,半掩空祠向暮山。
牛屋渔矶在履封,晚将身世托春风。荒原拾穗谁怜我,小队寻花屡屈公。耄有须眉如盖老,衰无歌诵美文翁。明时各遂飞潜性,去矣鞭鸾碧落中。
穷怀卿相忧,老作儿女悲。百尔皆妄想,一粲看新诗。短长总归尽,君阅古盛衰。煌煌五侯家,宽作数世期。经史或不读,名字亦奚为。茂对乾三阳,静养月一规。
青帝于君事分偏,秾堆浮艳倚朱门。虽然占得笙歌地,将甚酬他雨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