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郡湘城四十余,赋租无爽岁无虚。
三年自是澄清泽,一吏何能抚字书。
底事古人勤劝课,由来国计在阎闾。
南阳谁守蒲谁宰,更赖褰帏使者车。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上湖南孙漕四首》是宋代廖行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湘郡湘城的景色和社会状况,并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湘城的繁华景色和富饶的土地,描述了租税丰收的情况。作者以此来反映出社会的安定繁荣和政府的善政。诗词开篇即言:“湘郡湘城四十余,赋租无爽岁无虚”。这句表明湘城地区四十多年来没有出现赋税不足的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富裕。
接着,诗词提到了“三年自是澄清泽,一吏何能抚字书”。这句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敬仰和对政府官员的期望。作者认为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将湘城治理得井然有序,因此,他对官员的要求也更高。这句诗词意味着官员应该勤勉工作,不能只是敷衍塞责,而是要以澄清泽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严谨抚心的管理字纸。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词提到了古人的勤劝课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国家的兴衰在于阎闾(指政府),并暗示南阳的守蒲宰谁以及褰帏使者车的重要性。这里,作者可能在借古讽今,表达了对于政府的期望和对于政府官员的责任。
整首诗词以湘城为背景,通过对官员责任和国家治理的思考,展现了社会的繁荣和政府的善政。同时,通过对古人的敬仰和对政府的期望,表达了对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愿景。
这首诗词的译文如下:
湘郡湘城四十余,
赋租无爽岁无虚。
三年自是澄清泽,
一吏何能抚字书。
底事古人勤劝课,
由来国计在阎闾。
南阳谁守蒲谁宰,
更赖褰帏使者车。
诗意赏析:这首诗词通过对湘城社会和政府治理状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繁荣和政府善政的赞美。诗词中展现了湘城的富饶景色和租税丰收的情况,反映了社会的物质富裕。诗词中也蕴含了对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以澄清泽的心态对待工作,勤勉尽责。同时,诗词也强调了古人的智慧和对国家治理的重视,暗示了政府的重要性和政府官员的责任。整首诗词以湘城为背景,通过对社会和政府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美好愿景。
昔日江湖上,飘然无定居。频倾京口酒,亦食武昌鱼。北首心空壮,东归愤不摅。岂知牙齿落,送老一茆庐。
万顷平湖一苇杭,此归喜似贺知章。上恩赐与西湖曲,遂老吾家归照堂。
百万人家户不扃,管弦灯烛沸重城。游车正满章台陌,为报天鸡莫浪鸣。
税舆陟高冈,却立倚天壁。就舆乱清溪,转石飞霹雳。十步一沮洳,五步一枳棘。上方未言返,豁见平土宅。田家鸡犬归,佛庙檀栾碧。莲荡落红衣,泉泓数白石。人如安巢鸟,稍就一枝息。钟鱼各知时,吾亦自得力。
萧萧风籁助清吟,秋去冬来令又更。惟有老禅都不管,任它檐铎作何声。
小跃水泉玉不如,细生仍得芼春蔬。莫将北海金虀脍,轻比西江石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