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度大庾,未识险与艰。
剑阁天上壮,老矣无由攀。
兹岭同我名,穷源路如环,一重复一掩,千弯仍万弯。
怒石跃奇鬼,淙流出其间。
高处望来处,井底忽升天。
为言上复上,何如居庸关。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上回岭》是宋代诗人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儿时曾经走过大庾岭,却未意识到其中的危险和困难。像剑阁一般高耸入云,年纪老迈的我无法攀登。这座山岭与我的名字相同,道路像环一样曲折无尽,一个弯道接着一个弯道,千弯万转。怒石跃动,奇异的鬼怪在其中出现。激流淙淙,从中流过。站在高处眺望,就像从井底突然升上天空。我想上回再次回到山上,何不像在居庸关一样安居乐业呢?
诗意:
《上回岭》通过描绘儿时经历的大庾岭,表达了一个成年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在儿时曾经走过大庾岭,但当时年幼无知,未能认识到其中的险峻和艰难。如今他年事已高,无法再攀登这座高耸入云的山岭。诗人将自身与山岭相比,抒发了对自己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命运多舛的体悟。诗中通过描写山岭的曲折、奇特以及淙淙的激流,表达了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向往,希望能够回到山上,与居庸关一样安居乐业。
赏析:
《上回岭》以儿时经历的大庾岭为背景,通过山岭的形象描绘出人生的曲折和起伏。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庾岭的壮观景象,如剑阁高耸入云、怒石跃动等,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岭的雄奇和壮美。同时,诗中穿插对个人命运和人生旅途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年龄增长的感慨与思索。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回到山上的渴望,以居庸关作为比喻,寄托了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词通过山岭的描绘,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既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美感,又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深沉思考。
既将茅覆檐,复有松为盖。五里入山时,憩此得寒籁。曾无康乐游,但见云衲会。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于嗟古之道邈即远兮,日陵夷而就衰。群儒角逐异端竞进兮,圣涂榛枳幽昧而难知。君独耻从众人之后兮,轩然高举远取而穷追。拨去虹蜺汛扫氛浊兮,廓然乃得睹夫朝曦。授邑於雒之南兮,始即学今得而施。归风俗於醇厚兮,又何西门卓鲁之足为。消奸化桀折牙杜蘖兮,寂不知其所之。何
乡盛菁莪选,邦崇奠菜仪。涓辰大昕鼓,持节少牢祠。粉衮瞻凝睟,银袍豫摄齐。芼羹纷涧沚,郁齐泛尊彝。璧水回寒影,经槐堕晓枝。幸观三献罢,共荷百朋时。
半夜东风入桃李,杨柳烟深尘不起。江南乍暖蜂满园,洛阳初晴花出市。走马寻芳白面郎,回头巧笑人在墙。一声莺啭墙南北,引断行人归未得。
秋水幽幽济河道,君挂蒲帆若飞鸟。西风黄叶滞公车,鸡黍从君怀故庐。男儿自有四方志,世上相期独荣利。昔时马周徒步动天子,君今有用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