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盖有道,迂叟真名论。
不困在徐行,不跌由足稳。
斯言可铭佩,万事为节撙。
推之为躬行,天下国家本。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上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廌。这首诗以登山为主题,通过描写登山的过程和体验,表达了一种崇尚道德和行为操守的思想。
诗词中的"上山"可以理解为攀登人生的意义和追求更高境界的行动。"盖有道"表示登山者心怀道德准则,将道德之道融入日常行为。"迂叟真名论"指出真正有智慧和见识的人会执着于追求道德和真理。
诗人表达了一种守正不阿、不受外界干扰的态度。"不困在徐行"意味着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坚定地迈向目标。"不跌由足稳"传达了在攀登人生的道路上,要保持稳定和坚定的步伐,不让自己轻易被困扰或颠倒。
"斯言可铭佩,万事为节撙"这两句表达了赞叹之情和行为原则。诗人认为这种追求道德的行为值得称赞,而在万事中都要守节约俭,不浪费资源。
最后两句"推之为躬行,天下国家本"强调了个人行为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诗人呼吁人们以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这种道德准则,认为这是构建一个良好社会的根本所在。
这首诗词通过山的象征意义,寓意人生的追求和行为准则,表达了对道德操守和正直行为的推崇。它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影响力,以及个人行为对社会整体的重要性。这种追求道义的精神和对行为操守的关注,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思想风貌。
住,随风好去落谁家。”作忆柳曲修眉刷翠春痕聚。难翦愁来处。断丝无力绾韶华。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那回错认章台下。却是阳关也。待将新恨趁杨花。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白马走迎诗客去,红筵铺待舞人来。歌声怨处微微落,酒气熏时旋旋开。若到岁寒无雨雪,犹应醉得两三回。
关西又落木,心事复如何。岁月辞山久,秋霖入夜多。鸟从井口出,人自洛阳过。倚仗聊闲望,田家未剪禾。
撒手到家人不识,明朝更不分南北。逢场作戏弄孔魂,反指牛儿是弥勒。
袁弟豁达人,陈兄胸默士。平生少附丽,颇与同忧喜。迩来怪事发,谈笑不可拟。一为脱渊鱼,一为坠柯蚁。吁嗟其奈何。天运固如此。
倒尊掷帽愧新诗,后日欢游亦可追。自是东风多逸兴,不关南郡出游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