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犬吠隔疏林,篱落萧森日半阴。
繁杏锁红春意浅,晚梅飘粉暮寒深。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上沙》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水边犬吠隔疏林,
篱落萧森日半阴。
繁杏锁红春意浅,
晚梅飘粉暮寒深。
中文译文:
狗在水边吠叫穿过稀疏的林木,
篱笆院落中,寂静的日影遮了一半。
茂盛的杏花锁住红色的春意浅,
晚梅飘落如粉末,夜幕的寒意更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景象,通过描写水边的狗吠、篱笆院落、杏花和晚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思考。
诗中的水边犬吠隔疏林,篱落萧森日半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景象。水边的狗吠声穿过稀疏的林木回荡,篱笆院落中的日影随着树木的稀疏而变得阴暗。这些描写传达出作者对静谧环境的体验,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和谐。
接着,诗中出现了繁杏锁红春意浅的描写,杏花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诗中提到锁住的红春意浅,暗示着春意尚未完全展开,仍然是初春的时节。
最后两句晚梅飘粉暮寒深,表现了诗人对寒冷冬夜的描绘。晚梅飘落,如粉末一般轻柔,暗示着寒冷的冬夜仍然存在。诗人以晚梅的凋零来表达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短暂和岁月流转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通过运用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诗人传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诗人范成大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第一岩前景若何,江流潋滟漾晴罗。游仙道士无萦击,也共白云栖一窝。
久傍严公趋玉帐,近蒙贺监解金龟。一壶分助登高饮,客宦长安共此时。
树影踏不醉,花香嗅却无。
罨画春树碧,逢迎系行舟。酒尽可以起,更作须臾留。我方鹤投笼,君已鹰脱鞲。相期在岁晏,赠之珊瑚钩。
闭户跏趺意已清,炉香烧尽一灯明。空庭叶落知多少,一任西风百种声。
欲明天色白漫漫,打叶穿帘雪未干。薄落阶前人踏尽,差池树里鸟衔残。旋销迎暖沾墙少,斜舞遮春到地难。劳动更裁新样绮,红灯一夜剪刀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