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过了只垂杨,合与良辰卜醉乡。
定胜永和三月禊,并游社谢两流觞。
定州刻石犹真赝,晋代衣冠今在亡。
陶写岂无丝竹在,不醻酒渴与诗狂。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上巳修禊社谢两园》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海棠过了只垂杨,
合与良辰卜醉乡。
定胜永和三月禊,
并游社谢两流觞。
定州刻石犹真赝,
晋代衣冠今在亡。
陶写岂无丝竹在,
不醻酒渴与诗狂。
诗词中的海棠与垂杨交替,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作者以此来引发读者对光阴易逝的感慨。诗句中的“良辰卜醉乡”表达了作者借酒消愁、追求快乐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定胜永和三月禊”,禊指的是古代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而“定胜永和”则指的是地名,突显了盛大的祭祀活动。
随后,作者描述了在禊祭仪式中的社谢和两流觞,社谢是指宴会和祭祀中的谢礼,两流觞则是指在两条河流上举行的宴会。这些描绘展现了丰盛的宴会和欢乐的氛围。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定州刻石犹真赝,晋代衣冠今在亡”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定州刻石指的是刻有历史碑文的石碑,然而,这些碑文已经失真或消逝,衣冠则象征着古代文人士族的身份。这两句诗句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消失。
最后两句“陶写岂无丝竹在,不醻酒渴与诗狂”表达了作者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陶指的是陶渊明,他是古代文人墨客,丝竹则指音乐器乐。这两句诗句呼应了前文所提到的宴会和酒的意象,强调了作者内心对艺术和诗歌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季节更迭、祭祀活动和历史变迁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内心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欢乐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文化艺术的热爱。这首诗词既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盛景,又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关切。
拟占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花县到时铜墨贵,叶舟行处水云和。遥知布惠苏民后,应向祠堂吊汨罗。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范蠡泛五湖,子房从赤松。功成乞身退,明哲保令终。彼美二丈夫,世异辙则同。此道久不作,利欲尘相蒙。急流不如返,失脚机穽中。
方响闻时夜已深,声声敲著客愁心。不知正在谁家乐,月下犹疑是远砧。
风箭射壁缝,寒稜入被单。幽栖悄无梦,神思静常安。纸帐悬冰帘,霜华结玉盘。窗外竹敲竹,坛前旛动旛。青灯寒燄短,红炭冷灰残。暗香何处梅,彻夜相檀栾。
近来多病不堪言,长欲醺醺带醉眠。新酒乍逢重九日,好花初接小春天。自知命薄临头上,不愿事多来眼前。唯有天津横落照,水声仍是旧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