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歌鼓斗分朋,一室清风冷欲冰。
不把琉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无灯。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门前歌鼓斗分朋,
一室清风冷欲冰。
不把琉璃闲照佛,
始知无尽本无灯。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在上元节时经过祥符寺,发现僧人可久房的房间内没有点灯,却有一股清风吹拂的冷意。诗人触发了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越具象和物质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寥寥数语表达了深刻的诗意,具有哲理性质。下面逐句进行赏析:
1. 门前歌鼓斗分朋:
这句描述了节日的热闹景象,门前歌舞喧天,各种娱乐活动争相进行。这里的“斗分朋”意味着人们分成了不同的群体,参与不同的娱乐形式。
2. 一室清风冷欲冰:
这句描绘了僧人可久房的房间内清冷的氛围,没有点燃灯火,但却有一股凉风吹拂。这种清冷的氛围与外面喧嚣热闹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静谧和超脱尘世的感觉。
3. 不把琉璃闲照佛:
这句表达了苏轼对僧人的赞叹和思考。琉璃是一种美玉,通常用来制作佛像的眼睛。这里的意思是僧人不需要依靠外界的光亮来照亮佛像,因为他自身已经具备了内心的光明和智慧。
4. 始知无尽本无灯:
这句表达了苏轼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他通过观察僧人无灯的房间,意识到人生的本质是没有尽头的,没有固定的形态或存在。这里的“灯”不仅指物质的光源,也隐喻着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
整首诗词通过对寺庙和僧人的描写,以及对外界和内心的对比,表达了对物质和虚幻的超越,探寻生命和人生真谛的思考。它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呼唤人们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的光明和智慧。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身非肉团,心如墙壁。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默默守柴荆,人间事颇更。病方知养性,贫始欲谋生。尚有狂奴态,元无老婢声。迩来尘虑尽,勿怪小诗清。
机忘室亦空,静与沃洲同。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
早日羁游所,春风送客归。柳花还漠漠,江燕正飞飞。歌舞知谁在,宾僚逐使非。宋亭池水绿,莫忘蹋芳菲。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已向石屏见,何须照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