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石黛扫晴山。
衣薄耐朝寒。
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
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少年游(黄钟)》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南都石黛扫晴山。
衣薄耐朝寒。
一夕东风,海棠花谢,
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
南陌暖雕鞍。
旧赏园林,喜无风雨,
春鸟报平安。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对春日的喜悦之情为主题。诗中通过描写南都的景色和气候变化,以及作者在楼上观赏花谢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诗人抒发了对春天的美好景色、宜人气候以及和谐安宁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和作者的心境。首先,诗人提到南都的石黛山,石黛是一种紫色的石头,扫晴山则意味着清爽的山景,突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穿着薄衣抵御寒冷的情景,表现了早春的寒意。然后,诗人描绘了一夜之间的东风吹来,海棠花凋谢的情景。在楼上卷帘的位置,诗人观赏着花谢的景象,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花开花谢的感慨。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当下的美好景色,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明净的阳光洗涤着大地,南大街上的温暖阳光照耀着人们的马鞍。这一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期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祈愿。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诗人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欣赏春天的园林景色,不受风雨的干扰,同时也期盼春天的鸟儿平安无事,传递出对平安和美好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和平安宁的祈愿,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之情。
霜乾木落爱秦川,兴发身轻逐鸟翩。贪看暮山忘远近,强陪归客更留连。貂裘犯雪观形胜,骏马随鹰抟野鲜。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
吏隐千年远,南峰事竟同。鉴容依石水,熏佩度花风。林霭床头湿,崖泉厨下通。纷纷尘世念,不入此山中。
览镜忽有感,谁能写我真。崚嶒忍饥面,蹭蹬苦吟身。风叶飘零夜,雨花狼籍春。相过慰牢落,吾族有诗人。
晓对山翁坐破窗,地炉拨火两相忘。茅柴酒与人情好,萝卜羹和野味长。外面干戈何日定,前头尺寸逐时量。而今难说山居稳,飞马穷搜过虎狼。
城月。冷罗袜。郎睡不知鸾帐揭。香凄翠被灯明灭。花困钗横时节。河桥杨柳催行色。愁黛有人描得。
北风吹倒落星寺,吾与伯伦俱醉眠。螟蛉蜾蠃但痴坐,夜寒南北斗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