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上年年泪血痕,只将怀抱诉乾坤。
如今主圣臣贤日,岂致人间一物冤。
如病如痴二十秋,求名难得又难休。
回看骨肉须堪耻,一著麻衣便白头。
戚里称儒愧小才,礼闱公道此时开。
他人何事虚相指,明主无私不是媒。
方寸终朝似火然,为求白日上青天。
自嗟辜负平生眼,不识春光二十年。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省试日上崔侍郎四首
衣上年年泪血痕,
只将怀抱诉乾坤。
如今主圣臣贤日,
岂致人间一物冤。
如病如痴二十秋,
求名难得又难休。
回看骨肉须堪耻,
一著麻衣便白头。
戚里称儒愧小才,
礼闱公道此时开。
他人何事虚相指,
明主无私不是媒。
方寸终朝似火然,
为求白日上青天。
自嗟辜负平生眼,
不识春光二十年。
译文:
《省试日上崔侍郎四首》
每年衣上都有泪血的痕迹,
只将内心怀抱向天地诉说。
如今圣明的时节有贤臣出,
怎能让人间的冤屈不得解?
好像病重一样,二十个秋天过去了,
求名已经难得而且也难以放弃。
回头看看亲人,令人感到羞愧,
只一袭麻衣,白发已然苍苍。
在亲戚中被称为儒者还让我愧短才,
礼闱的公道,此时开启。
别人为了虚名指指点点,
明君却无私,不做什么媒。
内心一片热火燃烧,
为了能登上富贵的天堂。
自怨平生眼界粗浅,
不认识二十年来的春光。
诗意与赏析:
《省试日上崔侍郎四首》是唐代刘得仁创作的一首诗,以自述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对于以功名为追求的悲愤和无奈。
诗中通过“衣上年年泪血痕”来暗喻作者日夜苦读的辛酸和无法实现的愿望,感叹自己的辛苦付出但无法得到回报。同时,诗中还揭示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和得不到主公的重用的不满,对于自己求才未遇的遗憾和失望。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病重”的人,形容了自己长期以来为了名利而付出的辛苦和痴迷。诗中表达了对于求名的艰难和不易,以及求名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迷茫。
诗人回首自己的亲属,却感到羞愧,意味着自己的才能和成就不足以令自己在亲友中获得尊重和认可。同时,诗人也揭示了礼闱中对于才能的认可和公正,反映了对于官场的不满和不解。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热情和追求,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懊悔。诗人渴望以自己的才能登上高位,而对于得不到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回报而失望和自责。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的无情流逝和自己年华的白白浪费的懊悔和感叹。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和社会不公的愤慨和无奈,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心路历程。
妙处和春莫遣知,晚尊随柳逐花移。落花绣地春深日,翠柳篵空月上时。
岁岁东风二月时,司花辛苦染晴枝。夜输百斛蔷薇水,晓洗千层玉雪肌。寒食清明空过了,姚黄魏紫不曾知。春愁蹙得眉头破,何处如今更有诗。
醉见千山面。晚晴初、蝉声未了,鸟声尤远。知道仙人丹灶在,尚有陈灰犹暖。但只恐、松枯石烂。笑问年华应不换,又如何、洞里笙箫断。还念我,去归晚。千岩万壑猿啼遍。一思量、一回懊恨,一回泪眼。岂是自家无仙骨,尚被红尘牵绊。要分此、烟霞一半。当日朱仙和葛老,更老黄、
羲和午停车,草木静若萎。我居倦烦促,谁与开我怀。出井泉失冷,迎凉幌空开。翩翩投林羽,饥渴复谁哀。仁哉林间风,为我时一来。惜哉为功薄,隆赫安能回。观涛感巨壑,清啸想高台。徘徊滞心赏,怅望意悠哉。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斯文宗主赖公归,不使它杨僭等夷。四海声名今大手,万人辟易几降旗。天方欲治将焉往,用不崇朝尚窃迟。整顿乾坤从小试,南州昔日洗潢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