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卿相尽风云,司马题桥众又闻。
何事不如杨得意,解搜贤哲荐明君。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棠在京师,偶送客至灞、浐间,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询其因何事来京,遵答以来就贡。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升仙桥
卿相尽风云,
司马题桥众又闻。
何事不如杨得意,
解搜贤哲荐明君。
译文:
卿相们纷纷辞官离去,
司马手书即使众人皆知。
没有什么比杨广得意的更好,
他解聘了那些贤明的人才,推荐给明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汪遵写于唐代的诗作,描述了杨广担任朝廷要职之后的情景,并通过对杨广解聘资政的人才的赞许,表达了对杨广的称赞之情。
第一句“卿相尽风云”,指的是杨广解聘了一些资政之才,这些卿相们离开朝廷,意味着他们的政治生涯也到了尽头。汪遵通过这一句,揭示了社会政治的流动和变迁。
第二句“司马题桥众又闻”,指的是司马批示桥梁的名字,众人又纷纷传诵。这里描绘了杨广的举动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议论,进一步突显了杨广的权威和影响力。
第三句“何事不如杨得意”,意味着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杨广如此得意的更好了。杨广解聘了一些有能力的贤哲,这显示了他的果断和聪明,表明杨广对于担任职位的人才要求极高,他自己也十分满意。
最后一句“解搜贤哲荐明君”,表明杨广解聘了一些贤才,并把他们推荐给明君(即唐太宗李世民),以此来表达对杨广的称赞。整首诗以简练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杨广举措的赞叹之情,并间接突出了杨广的政治才能和影响力。
灵通禅刹古丛林,永日惟闻钟梵音。阅世兴亡千室佛,百年风雨古墙金。
飘然世外更何求,终日桥边弄钓舟。回视老身犹长物,纵无炊米莫闲愁。烟生墟落垂垂晚,雁下陂湖处处秋。欲觅高人竟安在,又闻长笛起沧州。
胄出开元相,贤称魏国嫔。秪教纪彤管,不见转鸿钧。瓜葛春风里,苹蘩南涧滨。古今书列女,仁孝几何人。
西山和影浸空江,落木无烟带夕阳。立尽阑干秋思远,风鸦云雁两三行。
平生闻有洞霄奇,三载京华梦里知。非藉贤侯为引领,那因小子获追随。危坡滑滑凭与上,古洞阴阴秉烛窥。万壑千岩游未遍,又催归骑向东篱。
雪压千峰横枕上,穷困虽多还激壮。看师逸迹两相宜,高適歌行李白诗。海上惊驱山猛烧,吹断狂烟著沙草。江楼曾见落星石,几回试发将军炮。别有寒雕掠绝壁,提上玄猿更生力。又见吴中磨角来,舞槊盘刀初触击。好文天子挥宸翰,御制本多推玉案。晨开水殿教题壁,题罢紫衣亲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