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中巳,报君学道无门户。
佛语诸经标此心,此心现时寂灭度。
本无迷,曷有悟,真我非身谁作做。
贪嗔痴爱属众生,达者无非涅槃路。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十二时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佛教的智慧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境界和修行道路的思考和领悟。
诗词通过禺中巳的时刻,告诉君子学道是无门无户的,没有固定的入口或门径。它强调了佛教教义中的一点,即通过佛经的教诲,可以认识到人心的本质,而人心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是寂灭的。这里的"寂灭"指的是超越欲望和执著,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解脱。
诗词中提到了"本无迷,曷有悟",指出本来就没有迷惑,那么何来觉悟?这里传达了一个思想,即真实的自我并不是身体的存在,而是超越身体的灵性。人们所追求的贪嗔痴爱属于凡夫俗子,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迈向涅槃之路。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智慧和人生的境界。它呈现了解脱和超越一切欲望的境地,通过佛教的教义,揭示了人心的本质和真实的自我。同时,它也提示了修行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超越世俗的束缚,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引发对人生意义和修行道路的思索。它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佛教智慧的独特魅力。通过诗词的赏析,读者可以从中领悟到超越世俗欲望的重要性,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的意义。
裨将分屯三十营,营营火炮震天鸣。纵教胡马如征雁,不敢衔芦过北平。
两雁东西来,合群以南翔。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冥飞远矰弋,长路谙冰霜。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
蜀才卓荦照宾筵,秀出斯文万选钱。圣主龙飞初策士,皇朝春好正朝天。丹墀独对三千字,黄甲重魁四十年。归把群书观未见,要令学业到纯全。
转丸能升高,藏丸必穴深。么形感气变,默得幽憩心。遇冬潜厚地,应暑登高林。仙术尔何知,动静役阳阴。
清凉天气,正中秋过後,恰才七日。岳降生申逢令旦,听得欢声洋溢。戏彩堂前,两行珠翠,酒劝杯浮碧。祝君遐算,寿星长对南极。仰羡性地宽闲,平生酷爱,占断倾城色。好展少年攀桂手,同作蟾宫□客。料想嫦娥,一枝留待,已得真消息。馨香满袖,凤楼人尽怜惜。
西园来最数,要是使君閒。坞有常眠石,台无未识山。池光兼日动,枫影带林殷。鸟没苍茫外,天垂摇落閒。归云高杳杳,晚菊正斑斑。幸有斋中熟,无嫌向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