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寅,鸡鸣犬吠足圆音。
祗这圆音无二听,何劳妄想别求真。
击锺鼓,了无声,了本无声真好听。
声馆无体门前客,体合声空个裹人。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十二时歌》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平旦寅,鸡鸣犬吠足圆音。
清晨的时刻,鸡鸣犬吠的声音充斥着四周。
这些声音如此纯粹,没有任何二义,何必去追求更多的真实。
击锺鼓,了无声,了本无声真好听。
敲打着钟鼓,没有声音,没有本来的声音,却听起来非常悦耳。
声馆无体门前客,体合声空个裹人。
声音的来源无形无质,无法看到前面的客人,声音与空气融合在一起,像是裹挟着人们。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声音的思考和感受。清晨的鸡鸣犬吠、击锺鼓的声音,被描绘得圆润而纯粹。作者通过这些声音,表达了对真实与虚幻、形体与无形之间的思索。他认为这些声音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存在,不需要追求更多的真实或形体。诗词以声音为媒介,引发人们对于现实与虚幻、表象与本质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清晨的声音场景,并通过对声音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看法。诗词中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展现了声音的美感和思想的深度。
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故人从此去,望远不胜愁。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
习习和风扇,悠悠淑气微。阳升知候改,律应喜春归。池柳晴初拆,林莺暖欲飞。川原浮彩翠,台馆动光辉。泛艳摇丹阙,扬芳入粉闱。发生当有分,枯朽幸因依。
山空水绕篱,几日此栖迟。采菊频秋醉,留僧拟夜棋。桂阴生野菌,石缝结寒澌。更喜连幽洞,唯君与我知。
绚丽繁霞彩,荧煌瑞锦堆。夜深疑睡去,日暖怕慵来。
床前何必问云何,霜顶谁将手自磨。可是法身真有病,皱眉头处为人多。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