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
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
兰心未动色,梅馆欲含芳。
裴回临岁晚,顾步伫春光。
李峤,字巨山,赵州贊皇人。儿时梦人遗双笔,由是有文辞。弱冠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武后时,官凤阁舍人,每有大手笔,皆特命峤为之,累迁鸾臺侍郎,知政事,封赵国公。景龙中,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出刺怀州,明皇贬为滁州别驾,改庐州。峤富于才思,初与王、杨接踵,中与崔、苏齐名,晚诸人没,独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集五十卷,今编诗五卷。
《十二月奉教作》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冬天末尾、农历十二月的景象。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
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
兰心未动色,梅馆欲含芳。
裴回临岁晚,顾步伫春光。
诗意表达了一种岁末的寂寥和冷静的心境。诗人用凝冻的池塘、霜冻的庭院来描绘严寒的冬天,表达了一种厌倦岁月流逝的情绪。诗中的玉烛年指的是一年的时间已经逝去,而铜史漏指的是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暗示时间的流逝。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则形容了严寒的冬夜。兰心未动色、梅馆欲含芳则描绘了深冬中花木仍然存活并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整首诗借景抒情,通过对冬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转的感慨和对新年的期望。尽管岁月的流逝不可阻挡,但诗人仍然决定正视并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在冬天末尽享春光。这种对时间的认知和情感态度是他积极、向上的,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希望的不灭追求。整首诗写意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