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岩复转溪,磴道入云微。
断巘双屏立,垂泉一剑飞。
浮空交彩翠,溅远乱珠玑。
啼穴饥鼯出,翘滩宿鹭归。
寒光清彻骨,晚气润沾衣。
东谷牛羊下,摇鞭去夕晖。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施公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施公潭,
盘岩复转溪,
磴道入云微。
断巘双屏立,
垂泉一剑飞。
浮空交彩翠,
溅远乱珠玑。
啼穴饥鼯出,
翘滩宿鹭归。
寒光清彻骨,
晚气润沾衣。
东谷牛羊下,
摇鞭去夕晖。
译文:
施公潭,
蜿蜒的石岩变为一道小溪,
崎岖的石阶通向微云中。
断崖上矗立着两块屏风般的岩石,
悬挂的泉水如剑飞溅。
水面上飘浮着缤纷的翠色,
远处溅起了琉璃般的水珠。
饥饿的栖穴中响起了鼯鼠的啼声,
停歇在石滩上的宿鹭归巢。
寒冷的光线透彻人的骨髓,
夜晚的气息滋润了衣裳。
东谷中的牛羊归下山,
挥动鞭子去迎接夕阳的余晖。
诗意和赏析:
《施公潭》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展现了自然山林的壮美和宁静。诗中的施公潭是一个山间小溪,溪水从盘岩间流淌而下,形成了磴道,令人感受到山间云雾的氛围。断崖上矗立着两块屏风般的岩石,给人以壮观之感。泉水如剑飞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翻滚和飞溅的景象。
诗词中还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态景观,水面上飘浮着缤纷的翠色,远处溅起了琉璃般的水珠,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诗中提到饥饿的栖穴中响起了鼯鼠的啼声,停歇在石滩上的宿鹭归巢,显示了山林中丰富的动物生态。
最后,诗中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寒冷的光线透彻人的骨髓,夜晚的气息滋润了衣裳,表现了夜晚的清凉与湿润。诗的最后提到东谷中的牛羊归下山,摇动鞭子去迎接夕阳的余晖,展示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山水和自然生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同时,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人感受到山水的壮丽和生动,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夷吾相桓公,岂复偶际会。观其平生心,身已有所委。天方困生民,吊伐实在己。求居寓所欲,纠与白等耳。堂堂东海邦,内政谨疆理。南荆北达燕,玉币走千里。仲尼免左衽,自以身受赐。孟轲圣之偶,非薄良有谓。彼狂后世儒,诋毁恣轻议。嗟哉不量分,讵解圣贤意。区区彼商鞅,操术
春风似箭,春雨如膏。旷劫来事,不隔丝毫。
屏迹山村病日增,乌皮几稳得闲凭。冻云傍水封梅萼,嫩日烘窗释砚冰。岁尽光阴饶衮衮,身闲醉梦且腾腾。蛮童采药归来晚,客至从嗔唤不应。
一室荒芜孺子贫,知君四海入经纶。杀身虎口终何补,洒扫庭除自可人。
洞府寒山曲,天游日旰回。披云看石镜,拂雪上金台。竹径龙骖下,松庭鹤辔来。双童还献药,五色耀仙材。
一盆堪作沼,寻丈讵非塘。底用荷花盛,方能心境凉。忍将禾黍地,凿出水云乡。极目平畴阔,时看白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