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澾岭上十年前,黄泥白石故依然。
旧时茅舍无寻处,一我能消几十年。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石滑澾岭》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石滑澾岭
滑澾岭上十年前,
黄泥白石故依然。
旧时茅舍无寻处,
一我能消几十年。
译文:
十年前,我曾来到滑澾岭,
黄土和白石依然存在。
旧时的茅舍已无从寻觅,
只有我自己能够消逝几十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时光流逝和岁月更迭的主题。诗人回忆起他十年前来到滑澾岭的情景,岭上的黄土和白石仍然存在,但旧时的茅舍已经不复存在。诗人感叹时间的无情,唯有他自己能够在岁月的洪流中渐渐消逝。
赏析:
《石滑澾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描绘滑澾岭上的景象,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和物是人非的感叹。黄泥和白石作为岭上的常态,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不变的自然元素。而茅舍的消失则表明了人事的无常和时光的无情。诗人以一己之力对抗时间的流逝,强调了人与时间的对峙和无法逆转的岁月。整首诗情感平静而深沉,给人以思考和反思的空间,让人对生命的短暂和变化的现实产生共鸣。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深邃的哲理,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独特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它流露出一种淡泊的态度,启示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时间,不被岁月所困扰,而是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变迁。
念汝虽孩童,气已负山岳。送汝已成人,行路已悲愕。
姮娥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圣世贤公子,符节镇名邦。褰帷一见丰表,无语已心降。永日风流高会,佳夕文字清欢,香雾湿兰?。四座皆豪逸,一饮百空缸。指呼间,谈笑里,镇淮江。平安千里烽燧,卧听报云窗。高帝无忧西顾,姬公累接东征,勋业世无双。行捧紫泥诏,归拥碧油幢。
扬州都督开三府,十万强兵猛如虎。骆生长檄魏生谋,大义精忠照千古。山东豪杰望旌旗,蓄缩江淮立霸基。莫指金陵图王气,石梁鸦噪髑髅悲。
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刘梦得有诗,记罗浮夜半见日事。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山有二石楼。今延祥寺在南楼下,朱明洞在冲虚观后,云是蓬莱第七洞天。)东坡之师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归耕
少年魂梦到庐山,今日亲游鬓已斑。聊复挥毫吟紫翠,未妨拄颊对孱颜。遥看飞瀑三千丈,近去青天咫尺间。不为白云频属念,应游此地不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