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台遗荒基,寂寞千载下。
黄埃朽壤间,所得或片瓦。
砚材世共珍,购金不论把。
浪好昧所别,往往乱真假。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中文译文:
石亢出自铜雀台,砚和信笔在后面示意。
铜雀台的废墟,寂寥地躺在千年之下。
黄沙和尘土之间,唯一的发现是片瓦残垣。
砚石材料世间珍贵,无论花费多少金钱都无所谓。
但很难分辨哪些是真正的珍品,哪些是假货。
无法辨认,只好迷失在这个波涛汹涌的世界中。
诗意: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的铜雀台,这是一座著名的古建筑,因为其历史悠久而闻名。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只有一些残缺不全的瓦片留下来。在这样的环境下,砚石因其珍贵而备受推崇,但是真假难辨,人们很难找到真正的宝贝。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此寂寥和迷失的世界,让人感到无比的感叹和悲哀。
赏析:
《石亢之出铜雀台砚相示信笔题其后》是一首描写古代名胜遗迹的诗歌。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铜雀台残垣遗迹和砚石的描述,表现了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珍贵文物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时间的残酷。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许多珍贵的事物被消磨殆尽,只有沉淀下来的文化和历史遗产才能永存。这首诗以深刻的悲凉和哀叹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历史的敬意和对文化的承载的重视。
舍北小桃才及肩,可怜枝弱苦花繁。黄昏雨急东风恶,惜尔不禁春夜寒。
长松落阴满苍苔,四面轩窗向水开。何限晚凉消不得,隔溪分看待人来。
春旱久闵雨,夏潦复望晴。米尽薪亦绝,涨水与阶平。山信得新粟,欣然听舂声。书生易满足,笔砚还施行。南风柱础乾,西照窗户明。雨其遂已乎?努力趣秋成。
才兼文武播雄名,遗爱芳尘满洛城。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甪里访先生。闲游占得嵩山色,醉卧高听洛水声。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
虽非文史足三冬,岂类无心但有胸。曾读丘坟叨典领,再分符竹荷矜容。君恩欲报微萤爝,亲禄方营苟釜钟。平日交情今楚越,徒劳瞻望景山松。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