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示李叔时二首》

知子鸣弦意在山,一官聊复戏人间。
能为白下东南尉,藜杖缁巾得往还。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示李叔时二首》

知子鸣弦意在山,
一官聊复戏人间。
能为白下东南尉,
藜杖缁巾得往还。

中文译文:

了解孩子弹奏琴弦的意境在山间,
担任一官只是为了消遣凡世间的烦忧。
能够做白下地区东南部的尉官,
手持藜杖,头戴缁色巾,自由往返。

诗意和赏析:

这是王安石写给他的友人李叔时的两首示意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内心真实情感和个人理想的思考和追求。

首先,作者通过描述孩子弹奏琴弦的意境在山间,暗示了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纯真之情。这里的"知子鸣弦"可以理解为了解孩子弹奏琴弦的意境,也可以理解为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山的意象常常被用来象征自然和宁静,这里表示了作者向往远离尘嚣和世俗的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其次,作者提到自己担任一官只是为了消遣凡世间的烦忧。这里的"一官"可以理解为一份官职,也可以理解为世俗与功名。作者暗示自己并不追求权势和功名,而是将官职看作是一种消遣,用来排遣尘世的烦忧。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漠态度,强调内心真实情感和个人理想的重要性。

最后,作者提到能够做白下地区东南部的尉官,同时自由地往来,手持藜杖,头戴缁色巾。这里的白下是指一个地区的名字,作者在其中担任东南部的尉官,这是一种地方官职。藜杖和缁巾象征着俭朴和朴素的生活方式。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官职和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自在从容的心态,强调了个人追求内心真实和自由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王安石对于内心真实情感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并对功名利禄和世俗烦忧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通过山、琴弦、官职等意象的运用,诗词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自由与宁静的情感,以及对于个人理想和真实感受的重视。

  •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泉》

    初悬碧崖口,渐注青溪腹。味既敌中山,饮宁拘一斛。春疑浸花骨,暮若酣云族。此地得封侯,终身持美禄。

  • 《依韵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

    南豳日日接英标,公外追随岂待招。恶劝酒时图共醉,痛赢棋处肯相饶。一抛言笑如何遣,频得音书似不遥。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

  • 《食野菜》

    万里萧条酒一杯,梦魂犹自度邛郲。可怜龙鹤山中菜,不伴峨眉栮脯来。

  • 《龟堂自咏》

    采藤持织履,剥楮治为冠。看剑心空壮,骑驴骨本寒。病多辞酒伴,老甚解祠官。赖有扁舟在,秋涛万里宽。

  • 《次韵方教采芹亭》

    山自西来玉作层,千峰住处一溪萦。宜晴宜雨乍明灭,不是老天无十成。

  • 《渔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试南宫)》

    射虎将军搴绣帽,西园公子南山豹。共跨龙媒衔凤沼。风色好。宫花御柳迎人笑。剑履醒醒天日表。集英殿下春来早。双鹗盘空擎百鸟。归来了。蓝袍锦水光相照。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