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曾闻叫,悲哉失侣音。
能鸣终召祸,善走竟成禽。
设罟须新雨,寻踪恋旧林。
衰年资血味,生杀亦何心。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食鹿肉谢正仲见{馍莫换鬼}》
译文:
山寺曾闻叫,悲哉失侣音。
能鸣终召祸,善走竟成禽。
设罟须新雨,寻踪恋旧林。
衰年资血味,生杀亦何心。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个人食用鹿肉为素材,表达了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山寺中曾经听到的鹿鸣声,表达了对失去伴侣的悲哀之情。鹿的鸣叫声虽然能引来祸害,但是它们善于逃跑,最终却成为了猎人的猎物。诗人以鹿为象征,暗示人们即使能够逃避困境,最终也难以摆脱命运的束缚。在这个世界上,人们设下罟网,期待新的雨水来临,寻找过去曾经留下的痕迹,表达了对过去的眷恋和追忆。然而,在衰老的岁月中,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生死之间的区别又有何意义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通过鹿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诗中揭示了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即使拥有逃避的本能,最终也无法逃离命运的捉弄。山寺中鹿的鸣叫声成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失去伴侣的悲伤的象征。诗人以鹿为喻,表达了对生命的矛盾感和对命运的思索,以及对过去时光的眷恋和对衰老的无奈。这首诗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人们对生命和命运的复杂情感,引发读者对生死和命运的思考。
金风暮剪双头蕊,啼脸辞秋嫣血紫。宫女三千罢笑喧,锦云阵冷鸳鸯死。满江烟玉流古香,寻魂吊影愁茫茫。吴天队露衰红湿,一夜波凉小龙泣。
年时床下拜庞公,鸡黍留连日正中。客子倦游归计速,伤心先友转头空。
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不行浙右已三年,却上今秋考试船。文禁何妨鸥鹭狎,厨供旋得蟹鱼鲜。远山浮动太湖浪,密树冥蒙小市烟。及过长桥风正恶,倚船无语看青天。
卷起珠帘。看是谁家妃子,收拾金奁。
云安欣及境,小刹为徘徊。殿阁随岩展,轩窗向水开。僧虽持钵出,客自舣舟回。欲住无留计,幽怀亦畅哉。